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30日电(记者 陈静)以“让技术回应真实需要”为宗旨的“益·码当先 CODE FOR A CAUSE”公益科技线上挑战赛30日顺利落幕。
赛事围绕动物疗愈与科技教育两大主题,聚焦当下社会热门议题,吸引从在职开发者到在读中学生的广大参赛者参与,最小选手仅13岁。评审团由公益机构负责人、技术专家与一线实践者组成,从社会价值、技术可行性、可持续性与落地路径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

比赛发起人郭韵佳同学在线上表示:“我们这一代很早就接触人工智能。与公益组织面对面,听到他们面临的挑战,让我们拥有更清晰的方向感,也让更多擅长技术的伙伴意识到:代码不仅要酷,更要有用——要去解决真实的难题。”
AI技能转化为社会价值,是“技术理想主义”具象化的体现。在动物疗愈赛道,参赛者以“动物辅助干预(AAI)”的治疗、活动、教育为框架,尝试把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字方案:一名选手在小程序中接入“知识库+AI 对话”,将散落在公众号与培训资料中的专业内容沉淀为可检索、可追问的“领域大脑”,让公众与新晋志愿者随时获取专业信息。
另一位长期参与流浪动物救助的选手为动物疗愈日常活动提出游戏化互动的建议,推动引导-科普-治理-社区服务形成闭环;此外,有选手用机器学习构建“AI-Paw”人机协作选拔系统,从家庭与流浪动物中甄别具备疗愈潜质的个体并输出可解释报告,希望降低训练失败率与成本,缓解“疗愈动物稀缺”的行业瓶颈。
在科技教育赛道,选手们把“AI 伴学”理念应用到具体人群与课程。一位来自计算机行业的女性参赛者以亲身经历为切口,聚焦女性青少年的编程启蒙与自信建立;有在校学生将校内平台升级为面向全球的“PseudoOJ++平台”:对接多门计算机科学课程,提供自动判题与改进建议、互动式训练与资源共建等功能,让偏远或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学生同样能获得高质量、可持续的辅学支持,提升学习效率与覆盖范围。

评审团认为,本届比赛中,参赛作品以真实问题为牵引、以落地为目标,展现出“技术—场景—用户”紧密结合的实践能力。组委会将为表现突出的团队提供公益基金会与技术导师对接、试点落地与路演展示等后续支持,推动优秀方案在社区、学校与合作机构开展小规模验证与迭代。(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