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在防御与攻防的边界上:一次来自工业现场的安全革新
2025年10月22日 18:4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2日电(缪璐 何云)在正和机械的智慧工厂控制中心里,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在流动——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机械臂的精密动作、设备间的信号交互,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却暗流涌动。网络安全,早已不是远离工厂的抽象议题,而是每一个指令、每一次数据交互背后的隐形战场。

  “以前我们只担心设备出故障,现在还要防黑客。”正和机械的信息化负责人表示,“但自从我们与赵朴达团队合作后,心里踏实多了。”

  赵朴达,这位年轻却沉稳的技术专家,将强化学习与网络攻防建模相结合,带来了两项关键技术成果——“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攻击路径预测与可视化分析系统”与“网络安全模块部署策略优化与验证仿真软件平台”。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警

  在正和机械的生产指挥大屏上,绿色的节点闪烁着运行状态,而当赵朴达系统启动时,屏幕上会瞬间浮现出一个动态的网络拓扑图。这不是普通的监控界面,而是一种“预测性安全地图”。系统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对企业内部网络的结构、攻击日志和漏洞信息进行建模,能够自动学习潜在攻击路径,并在攻击尚未发生前预测可能的入侵方向。

  “以前我们只能事后分析攻击记录,现在能提前看到攻击可能走的路。”王立军指着那张“会动的拓扑图”说,“有一次系统预测出一个潜在的数据库漏洞,我们提前修补了它。要是放在以前,可能要等到数据泄露后才知道。”

  这一功能的意义不仅在于安全,更在于管理层对风险的感知能力被量化和可视化。安全从此不再是“看不见的成本”,而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变量”。

  智能部署的另一面:让安全更“经济”

  在赵朴达的另一项成果——网络安全模块部署策略优化与仿真验证平台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在网络安全上投入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合理’越好。”

  这套平台模拟了企业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模块部署场景,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审计工具等。通过算法模型对部署位置、组合方式、成本与防御效率进行优化仿真,使企业能够在最小投入下获得最大安全收益。正和机械在引入该平台后,对工控系统的安全模块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原本分散、重叠的安全措施被重新整合,在保持防御力的前提下,减少了近20%的能耗与设备维护成本。

  “它就像一个安全领域的调度师,把安全模块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公司主管刘先生如此形容。

  技术之外的理性:安全的“看不见的美学”

  赵朴达并不喜欢过多谈论“攻防对抗”这种带有戏剧性的词汇。他更关心的是系统背后的“理性”:安全的核心不在于吓退攻击者,而在于让系统具备自我学习与自我演化的能力。他的团队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模型,让系统能够在每一次检测、每一次防御中进行经验积累。

  “强化学习的本质,是让系统自己学会‘如何更好地守护自己’。”

  这种理念在工业界尤为珍贵——因为工业控制系统往往封闭、复杂,任何停机都意味着巨额损失。赵朴达的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了一种平衡:安全而不打扰生产,防御却不影响效率。

  从个人到产业的延伸

  在正和机械,赵朴达已经不仅仅是一名顾问,更像是一位技术合伙人。他帮助企业建立了可持续的安全策略评估机制,并推动研发人员理解网络防御的逻辑。

  “他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安全思维。”刘主管说,“以前我们修漏洞,现在我们在防未来。”

  这正是赵朴达的理念所在:让安全变成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他用算法重新定义了“安全”的意义——不是墙,而是智慧的网络;不是静态防守,而是动态演化。在数字化浪潮的今天,这样的创新让工业世界多了一份从容与确定。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智能制造、数据互联,赵朴达的技术让“安全”不再是隐忧,而是一个被科学赋能的未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