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30日电(杨海燕)在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5全球“AI+无线电”挑战赛中,来自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凭借其在毫米波/太赫兹波段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展示了在超高速无线通信与高精度感知领域的强大潜力。该团队是由国家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导师余建军亲自带领,团队多位成员为复旦大学博士生。
团队负责人胡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团队长期深耕毫米波/太赫兹这一前沿无线电频段,其核心优势在于“超大可用带宽”和“高度定向的窄波束”,为下一代通信与感知功能融合奠定物理基础。此次参赛过程中,团队创新地将时域信号转换到时频域分析,借助高分辨率时频纹理清晰呈现信号特征,再通过YOLO目标检测网络快速定位与分类,从而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健识别优质通信通道,提升数据传输吞吐量和可靠性,并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与精准目标识别。

胡圣表示,“AI+无线电”挑战赛的举办为学术构想走向市场应用提供了关键验证平台。大赛赛题与数据环境逼近真实场景,促使研究重心从追求单一论文指标转向全面关注“系统可用性”。团队需综合考虑端到端时延、在线更新能力、资源占用率及工程容错等实际因素。通过公开横向对比与可复现实验,团队明确了产品化优先级:优先将“时频域+YOLO”识别链路打磨至可部署水平,进而将神经网络均衡、通感一体化定位等核心能力封装成可复用IP模块,最终形成芯片或FPGA级即插即用解决方案。
据悉,团队未来将并行推进三条路径:一是完成神经网络均衡与时频识别IP的硬件化;二是联合产业伙伴开展通感一体化外场测试与试点;三是继续扩充并开源大规模数据集与评测基准,推动产业界形成统一度量标准。(完)
本次2025全球“AI+无线电”挑战赛的相关信息以及决赛进度可进入大赛官方网站(www.airadio2025.com)及黄大年茶思屋网站大赛专题页(https://www.chaspark.com/#/s/2025airadio)同步查看。也可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获取大赛最新资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