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注入引智育才“源头活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连续八年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2025年10月31日 20:2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31日电(许婧)作为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10月29日至3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行,以开放姿态广纳全球英才。论坛吸引了海内外近800位优秀青年学者踊跃报名,经遴选,150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上应校园,深度体验“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办学特色,切身感受学校“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最大诚意。

  将人才作为撬动发展的核心变量

  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大学,从应新中国建设之需而立,到乘新时代改革浪潮而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将人才视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回应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中“上应何为”的时代命题。

  “回溯学校71年的发展历程,上应大始终走在全国应用型高校的前列,关键就在于引育了一代代勇于创业、善于创新、敢于创造的人才队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学校正以‘重服务、强贡献’为导向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致力于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尖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决心成就人才!”

 

 

  为主动融入全球人才网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不断创新引才模式,持续拓展人才“国际版图”。作为今年全球引才的重要举措,不久前,校长汪小帆亲自率团赴欧洲,走进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香料香精与化妆品高等技术学院等世界知名学府与科研机构,举办多场高规格海外人才见面会,吸引了数百位优秀博士生、博士后及青年学者参与。通过一对一精准洽谈,一批与学校学科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青年学者现场表达了加盟意愿。

  “青年教师有梦想,上应大就有发展。我们着力打造全方位、全周期、有温度的人才成长生态,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汪小帆在《选择上应,共创美好未来》主旨报告中指出,学校将持续关注青年学者在职业起步、发展路径、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核心需求,实现学校与青年人才的共生共长、双向成就。

  营造青年人才培养的“软环境”

  引才只是起点,育才用才更为关键。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系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打出一套“组合拳”,让人才“来了不想走,留下有作为”。

  在引育机制方面,学校为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助力他们跨越常规周期,“轻装上阵、加速成长”。今年,学校围绕“人才强校111”引智工程与“上应优才111”培育工程,启动实施“上应学者”计划,构建从三级到特级的完整发展阶梯,形成“引育并重、阶梯成长”的良性人才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多层次、全阶段的成长路径,为每一位有潜力的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稳定支持,铺设成长快车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海瑾表示,学校诚挚邀请青年学者与学校携手并进,共赴应用创新的星辰大海,共创高质量事业发展新篇章。

  本届论坛特别设置“在上应,创未来”圆桌座谈会,邀请6位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分享在上应大的成长故事与发展感悟,生动呈现一幅从“落地”到“领军”的发展路径。

  “‘上应学者’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首批入选“上应学者”计划的智能技术学部裴颂文教授谈到:“学校提供的全方位保障,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智能计算、大模型加速等前沿研究,并参与学部的战略规划与改革推进。在这里,学术洞察力与管理执行力共同成长为科研攻关与学科建设的‘双翼’。”

  回顾选择上应大的初衷,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徐士博分享了三个“打动他的理由”:学有所用、氛围实在、发展可期。他特别提到,获批上海市白玉兰人才项目后,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晋升为副教授,“这不仅是肯定,更是学校‘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聚焦改革所需所求激发人才活力

  作为上海市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试点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紧密对接美丽健康、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需求,推动人才工作从传统模式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型,引导教师立足学科前沿、扎根产业实际,在真实场景中开展教学与科研。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朱柳娟作人才引育政策介绍:学校持续完善教师成长全周期发展的支持生态,构建以实绩、贡献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发展通道,打破“五唯”束缚,为不同学科背景与发展类型教师的多元发展清晰成长路径。

  此外,学校组建了6支上海市级创新团队,形成以团队引领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校企协同攻关为路径的有组织科研范式,助力青年人才在成长全周期持续获得动能,实现从“顺利启航”迈向“稳健领航”。

  材料技术学部青年教师董浪平,一入职即加入“光电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直面产业链中关键技术难题,参与面向节能照明等国家重大需求的新材料研发。“学校和团队的精准高效支持,让我在发光材料与器件领域‘敢于放手做’,也‘有条件立刻做’,真正承担起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重任。”董浪平说。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青年教师周露露也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入职之初也曾迷茫,学部为我提供了高起点的融合创新平台,使我迅速找到‘纳米载体-香料分子’这一交叉研究方向。”通过与上海家化、百雀羚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解决真实产业问题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方向。”

  本届青年学者代表闫哲和苏建君交流了求学经历和科研成果。谈及未来设想,他们计划依托学校平台,瞄准科技前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论坛为期两天,分为主论坛及分论坛,其中分论坛由各学部、学院承办,与会青年学者在分论坛上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围绕国际学术前沿、行业关键技术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从八年前的首届论坛到如今的常态化引才机制,从“绿色通道”的政策突破到“上应学者”的品牌塑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正一步步将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沃土,期待与更多全球青年英才携手,共同书写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的新篇章。(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