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华鼎冷链科技斩获双认证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再添新标杆
2025年11月02日 10:3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日电(缪璐)近日,华鼎冷链科技在第40届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成功斩获“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与“4A级物流企业”两项重量级认证。这两项认证并非简单的荣誉称号,其背后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一套多维度的严格评估体系:从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设备规模,到管理服务标准、信息化建设水平,均被纳入综合考量范围。能够同时通过两项认证,是对华鼎冷链科技当前发展水平的肯定,更从侧面印证了其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

  政策引领行业升级,华鼎“三级仓网体系”布局响应趋势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行业划定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框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覆盖国内主要农产品产区与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通过强化流通环节的温控保障,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守护食品流通安全——这一政策导向,也推动着行业从“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型。

  在此背景下,头部冷链企业纷纷加快全国性网络布局,华鼎冷链科技的探索颇具代表性。其构建的“中央仓(CDC)+区域仓(RDC)+前置仓(FDC)”三级仓网体系,正是对“打通产销全链条、提升物流效率”目标的实践回应。据悉,依托这套仓网体系,华鼎冷链科技已搭建起数千条干支线运输线路,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与县级区域,为实现“产地到餐桌”的高效衔接奠定了硬件基础。

  从行业视角来看,这类三级仓网的核心价值在于“灵活适配需求”:中央仓承担全国性货物调拨与大宗存储功能,保障供应链核心节点的稳定性;区域仓聚焦大区层面的集散与分发,缩短区域内流转距离;前置仓则贴近终端消费场景,确保配送的时效性与灵活性。三者协同作用,理论上可实现资源的精准调配与货物的高效流转,进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运营成本。

  从模式探索到技术实践,华鼎持续深化冷链服务能力

  在硬件网络之外,行业竞争的焦点正逐步转向“软实力”提升——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华鼎冷链科技的实践,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

  在业务模式上,华鼎冷链科技正从传统的“单一物流服务商”,向“集成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这意味着服务不再局限于仓储、运输等基础环节,而是延伸至前期的供应链规划、中期的库存管理优化,以及后期的配送路径设计等全链条环节。通过提供一体化服务,华鼎冷链科技试图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管理,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同时,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该公司也提出了资源共享理念,通过开放自身仓储、运力资源信息,与行业伙伴开展协同合作,以期提升社会冷链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技术应用则为服务升级提供了硬核支撑。面对冷链物流“全程温控、时效保障、成本控制”三大核心挑战,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共识,华鼎冷链科技的“华鼎雪豹数智大模型”便是其中一例。

  在仓储环节,该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与算法优化,调整仓内货位布局、合并处理订单,有助于提升仓储作业的准确率;在运输环节,系统能整合实时路况、天气、订单等多维度信息,为车辆路径规划与动态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其目标是减少车辆空驶率、优化装载率,同时依托物联网设备对在途货物的温湿度进行持续监控,确保冷链“不断链”。

  精细化运营、科技赋能与绿色低碳成行业趋势

  华鼎冷链科技此次斩获双项认证,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折射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叠加政策对民生保障的重视,市场对冷链物流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运得走”,而是向“运得快、保得好、覆盖广”转变,服务品质、网络广度、运营效率,正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未来,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更聚焦于三大方向:一是精细化运营,通过优化流程、提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二是科技赋能,持续深化数智化技术应用,破解温控、时效等行业痛点;三是绿色低碳,顺应“双碳”目标,探索新能源车辆、循环包装等绿色物流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像华鼎冷链科技这样能够持续整合网络资源、优化运营模式、落地技术创新的冷链物流平台而言,有望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获得更多成长机遇。(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