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1日电(徐银 沈雨佼)“每次晚回家就没有充电桩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了,落雨天电动自行车也只能停在外头淋雨。”“电动自行车停到阿拉楼面前,不单单影响阿拉平常进进出出,还堵塞消防通道。”一说到自己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鹏岳路152弄小区的居民们多有怨言。
鹏丰苑二期是建于2010年的农民动迁小区,实际户数727户,实际居住人口2120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600余辆,原有车库非机动车的停放及充电桩的设置早已无法满足居民需求。时不时出现的“飞线充电”、进楼栋停放等情况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了鹏海第七居民区人大代表迫切想要解决的心头事。
立足需求 广纳民意
为切实有效的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相关安全问题,北蔡镇御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居民诉求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梳理高频共性问题,深入群众,了解需求:鹏海第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人大代表沈美华广泛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前后5次召开小区居民征询会、物业联席会、现场协调会等,联合镇城运办多次现场勘查选址,妥善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沟通、耐心解释疏导,以居民满意为出发点,统筹规划电动自行车车棚建设的总体布局,从而解决居民“充电难”、“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协商共议 民生实事
如何选场地?如何扩容?如何安装?除了“问需于民”,还要“问计于民”,沈美华代表通过入户走访、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征集群众意见、精准位置和具体数量;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多次共同商议、现场办公,沈美华代表说:“我们通过加大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请’车下楼,彻底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正在充电的12号楼居民黄阿姨开心地说:“现在到家门口就能扫码充电,充满后还会自动断电,真是既安全又方便。这都得感谢我们的人大代表沈美华,在他们的监督推进下,这充电车棚建得又快又好,充电位充足,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真是安全又便捷。”目前,新建的7处电动车棚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和好评,不仅有效解决了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还显著降低了电动车自燃等安全事故的风险,切实维护了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北蔡镇御桥社区人大代表聚焦民生关切,着力解决群众需求“痛点”,继续推动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便民服务,打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社区环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