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5日电(记者 缪璐)为了构建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勤俭村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模式,结合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和积分奖励三大核心要素,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原则,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践行红色“勤俭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村党总支牵头拟定本村人居环境积分制治理制度,并全程监督实施。各党支部充分做好组织动员,划分包干区和责任地,营造人人知晓、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党员村民组长、党员村民带头加入自治共治队伍,在日常环境维护、垃圾分类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
鼓励村民加入自治共治志愿者队伍,参与庭院管理、田园环境、安全出租、移风易俗等人居环境改善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管理方面,日常确保村域环境整洁卫生、持续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集中整治方面,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村宅全范围环境卫生整治,第三方长效管理队伍、包组干部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监督考核方面,常态化组织巡查,对志愿者及三方工作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及时反馈问题,跟进整改落实情况。
实施积分制管理,对村民在人居环境改善和志愿服务中的表现及贡献进行量化评价,通过积分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村民持续参与。一方面,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和细则,根据乡村治理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积分管理方案,确保每一分积分都有据可查,每一分奖励都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加强积分管理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村民了解并参与到积分制管理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管理,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对家庭户进行摸排、建档;赋予分值,根据积分评价办法和细则赋予分值,每个季度结合积分给予奖励;现场检查,依托考评小组开展巡查工作,通过评分表进行评分;整改告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开具整改通知单;村级复审,周期结束后对评分结果进行复核,确定最终积分和排名;社会公示,定期公示每户得分情况,接受异议。
其中,奖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如荣誉评定)和物质奖励(如物质礼品)。惩戒机制上,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农户,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采取相应措施直至改正。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勤俭村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通过该治理模式的实施,勤俭村有效地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乡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