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3日电(徐银)每年十二月,当长三角的瓜农走进大棚播下来年希望时,低温与寡照如同两道无形枷锁,为丰收投下了一缕阴影。光照不足抑制糖分积累,寒潮侵袭削弱植株抗逆性,而传统依赖增肥保产的模式,正让土地发出警报——江苏东台的重茬地块里,土传病害频发;浙江嘉兴的试验田中,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板结。随着国家"双减"政策与"沃土工程"双轨推进,如何在减肥量与稳产量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命题。

科技人员查看长势
田间的答案:三重变革的科技实践
面对产业困境,科研机构与农技部门展开联合攻关。在江苏东台四灶镇的重茬西瓜地里,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的技术方案正带来转机。示范点采用硫基高钾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后,亩施肥量从100斤降至80斤,土壤却焕发新生。这片两年重茬地创下6700斤高产,全程未见病害侵扰。"瓜纹清晰得像刻上去的",收购商的评价道出品质提升的奥秘。
技术的精妙在于同步实现三重突破:在浙江嘉善农科所的试验棚里,8424西瓜减施20斤化肥后糖度不降反升,瓜肉脆甜度显著提升;江苏东台千分之三盐碱地上,同等技术助力水稻增产8.34%,见证有机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重塑;而上海金山区的瓜农面对连绵阴雨,则观察到点花后"叶色浓绿,坐瓜均匀"的抗逆奇迹。这三地实践如同拼图,完整呈现"减肥量-培地力-抗逆境"的协同效应:减量化肥投入缓解环境压力,有机质修复激活土壤生命力,海藻活性成分筑起作物抗逆屏障。
市场的回响:绿色种植的价值闭环
技术端的突破,也为销售带来了直接的转机。2023年盛夏,东台十万斤西瓜因暴雨出现滞销危机,此时闻讯而来的思卫特团队紧急联动上海销售渠道,当现场检测仪显示糖度14.4的亮眼数据时,出众的品质优势迅速吸引了收购商的注意,不仅愿意主动溢价收购,更是凭借这一破局行为揭开了绿色增收的核心逻辑:减肥量降低生产成本,培肥地力筑牢产出根基,抗逆能力化解气候风险,最终才能在消费端兑现为真金白银的溢价。
这种"减量-提质-增收"的闭环,在江苏头灶镇朱总的大棚里同样得到验证。使用该肥料的西瓜不仅品相出众,更在异常气候下保持稳定产出。"往年雨季总担心裂瓜,今年坐瓜又匀又结实",种植户的感慨道出抗逆技术的核心价值。

对比生长优势
土地的启示:科技赋能的未来之路
如今,面对我国耕地盐渍化面积超10%的现状,以思卫特领衔构建的"海藻寡糖+测土配方"技术体系展现出深远意义——用15.746%的海藻活性物质(材料2第6页检测报告)激活作物抗逆基因,以最小养分率理论实现精准供肥,让每粒肥料释放最大效能,科技赋能为种植户、收购商乃至消费者提供了三方共赢的亮眼答卷。

上海市金山区示范合作社
在盐碱地飘香的稻穗里,在长三角匀称的西瓜藤蔓间,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坦途已然清晰。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以及同行业的诸多企业,正通过扎实的田间实证证明:当减肥量、培地力、抗逆境形成科技协奏,增产增收便不再是单一路径的冲刺,而是土地生态与农业效益的双向奔赴。这或许正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最生动的诠释——健康的土壤终将以丰饶回馈那些用心呵护它的人们。而当更多这样的创新力量汇聚,中国农业的绿色转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