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从真如出发,汽车产业"新干线"贯通沿沪宁创新走廊
2025年07月11日 17:4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1日电(记者 缪璐)作为上海普陀区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真如片区在产业升级、资本涌入、政策红利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已快速摆脱“发展滞后”标签,迈向“产城融合”新阶段。

  7月7日,上海市普陀区规划资源局发布的《真如商务单元更新提升规划实施方案》公示稿,明确提出聚焦"枢纽+、创新+、文化+、公园+"四大特色,规划形成"一心五簇、双带双轴"空间结构的创新发展之路。从数字链产业升级,到古今文化融合、再到城绿空间营造等一系列策略的践行发力,亦为真如片区城市更新注入活力,破“低效”立“新高”,快马加鞭跑出“加速度”。期间,由中海开发,涵盖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七大业态的百万方综合体则扮演着“重要引擎”的角色,重塑着真如城市形象与产业格局。

  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作为区域内的标杆性超甲级写字楼、真如副中心商务地标,中海中心目前已吸引汽车研发、智能出行、新能源等多产业头部企业进驻,与普陀区“智能软件、生命健康、科技金融、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联动,为“科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特别是汽车产业,目前中海中心汽车相关企业占比已超过10%,产业精英齐相会,共擘发展新蓝图。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企业之一德赛西威旗下的智能驾驶技术企业迅猛龙、世界500强德国大众旗下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艾尔维、全球知名发动机制造企业罗尔斯罗伊斯、意大利知名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日本汽车电子元件企业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直属子公司恩匍乐电子、全球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全资进出口贸易公司美寰贸易、德国IPG Automotive的全资子公司亦佩捷汽车设备、浙江大华旗下全资子公司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浙江零跑科技等。

  伴随着众多头部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的陆续入驻,中海中心在拓展“车服务”边界、构建“车生态”体系等方面加速演进,形成了以"研发设计+技术创新+体验服务"为特色的产业新阵线。

  创新协同,多元布局赋能产业生态

  中国汽车行业已步入关键期和深水区,智能化、电动化、服务化进程加速,驱动汽车品牌充分认知、直面各种难点与挑战,实现行业竞争力提升。除了品牌自身产学研深练内功外,中海中心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生态也为汽车品牌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囊括研发创新层(智能驾驶算法、车联网安全、新能源电池等技术研发)、服务配套层(汽车金融、检测认证、人才培训等)、体验应用层(新能源汽车展示中心、智能网联体验馆等新型业态),中海中心有效放大多元化技术创新、全产业链聚集、全生态协同效应,持续提振汽车品牌区域创新能力。

  除了自有生态,中海中心还依托真如区位优势,高效、持续辐射周边地区,形成以中海中心为核心的汽车“宏”生态。中心城区5轨交汇格局,让汽车品牌与包括嘉定、浦东等区域在内的生产车间实时沟通,研产融合。沪宁高速、上海西站和虹桥枢纽形成的立体交通矩阵则可贯穿“中海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国字号储能质检中心—长三角汽车产业”,让跨区域协同作业成为可能,构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动脉”!

  产城融合,杠杆项目引领区位蝶变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让城市更新,让生活更“新”!如今,以中海百万方综合体为核心,真如副中心正在快速迈向"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城市更新典范区",一副焕然一新的真如高质量发展画卷业已展开。

  除汽车研发、智能出行、新能源等高新产业欣欣向荣外,环宇城MAX作为中海百万方综合体的商业旗舰,通过首店经济、品质消费场景以及高标准配套,已吸引300+品牌;各类文化中心与体育公园等配套设备全面提升周边区域生活品质;TOD模式则激发区域活力,带动周边地块价值提升。

  抓住城更机遇,中海商业版图持续扩容,将曾经的“价值洼地”升级为“产业高地”,多维度提升区片营商与民生环境,构筑人安居、业兴隆的城市更新综合体,在多元商办、立体交通、产城融合、绿色生态中,为真如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