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8日电(谢梦圆)18日,上海浦东新区深化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解决机制推进会在沪举行。这是继2020年6月全市首个基层劳动争议“三庭合一”调裁审处理平台在张江科创中心正式成立、2021年8月“三庭合一”升级为“三庭五位”机制、2022年“三庭五位”机制成功在陆家嘴和临港新片区复制成立工作站、2023年5月《浦东新区促进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多元解决机制建设若干规定》正式实施后探索解决“调、裁、审”衔接难题提供浦东经验之后的又一显著进展,标志着改革5.0版本至此到来。
据悉,该会议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一中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浦东人社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人民政府联合召开。
浦东新区张江镇党委书记王庆发布“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倡议书的发布旨在通过构建以创新探索区、街镇劳动关系三方(政府、企业、工会)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达标创建,着力打造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浦东模式”,持续深化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共同谱写一流科学城建设的“张江答卷”。
自2021年以来,浦东法院、浦东人社局、张江镇已连续三次联合发布白皮书。此次,浦东人社局副局长张剑铭第四次发布张江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工作站白皮书与典型案例。白皮书显示,2023至2024年工作站全年共办理劳动争议案件6712件,相比前两年上涨21.29%。相关案件呈现出半导体行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多、高技术人才追索多元薪酬案件频发、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纠纷依然激烈3个特点。
浦东新区副区长徐欣、浦东法院院长朱丹共同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浦法新枫’张江巡回审判站”揭牌。审判站的揭牌代表着浦东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张江板块案件矛盾纠纷特点,深化多部门联动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将劳动争议多元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侵权、家事等更广泛类型纠纷的处理当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调预防化解,减少基层治理成本,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浦东人社局局长徐雯、市一中院民庭庭长方方、浦东法院副院长毛海波、浦东新区张江镇镇长李灿共同签订《“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工作站”管理办法》。
市一中院院长吴金水、市人社局副局长谈琳共同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张江巡回审判站”揭牌。揭牌和签约标志着“三庭五位”机制正式升级至5.0版,5.0版本的“三庭五位”平台形成了一审至二审的完整闭环,可以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方式,更好实现劳动争议就地解决就快化解,实现“张江事,张江结”,形成巡回审判“小切口”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格局”。
浦东新区副区长徐欣指出:打造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第二要坚持源头治理,各街镇要积极探索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构建更深层次的和谐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网,打造更具温度的劳动关系服务站;第三要坚持多元协作,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多内容上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达标活动,打造“新区-街镇-园区(楼宇)-企业”四级联创共建新格局。
市人社局副局长谈琳就如何高效化解矛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出以下工作要求:第一要在“一站式”上继续下功夫,深化各部门的融合,加强裁审衔接;优化信息互通、难题共研,推进适法统一,确保调裁审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二要在“多元化”上继续下功夫,优化治理联动网络,凝聚合力,协同发力,坚决做好劳动人事争议的快速化解、实质化解工作。第三要在“有作为”上继续下功夫,强化矛盾源头化解,推动“案结事了人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让劳动者少跑腿,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市一中院院长吴金水最后就如何进一步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巡回审判站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总结强调:第一、以巡回审判“小切口”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巡回审判对于服务保障民生、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第二、以沟通协作“制度化”打造劳动争议解决“样板间”。各方应加强沟通协作,落实好《“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工作站”管理办法》。第三、以司法服务“新理念”,确保公平正义“看到见”。要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不断提升诉讼服务便利水平,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的效率与透明度;要不断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保障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会后,还举行了研讨。研讨由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王玲主持。与会人员围绕“发扬‘枫桥经验’,探索劳动争议多元解决新机制”和“推进巡回审判,构建劳动关系和谐新生态”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分享经验观点,为浦东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治理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谢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