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日电(张亨伟)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上海安康通运营的杨浦区殷行街道市光新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医养结合、科技赋能、人文关怀”为核心,全面升级养老服务能级,为社区长者打造“家门口的品质养老新标杆”。
医养结合,打造全周期健康服务
依托安康通数智养老平台,中心配备体征监测仪、跌倒预警雷达等物联网设备,实现老年人生理数据实时云端管理。智能设备与三甲医院共建“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通道”。
“以前做个理疗要跑医院排长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理疗,还能定期随访,真是太方便了!”67岁的王奶奶对中心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科技赋能,数字化养老新场景
在数智建设方面,中心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起“1+N”智慧服务网络。“1”即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活动轨迹、服务需求;“N”为分布在社区的智能终端——智能手环实时预警跌倒风险,人脸识别门禁守护出入安全,“一键呼叫”系统24小时响应紧急需求。
“我们的数智养老系统就像给老人装上了‘隐形护盾’。”陈院长介绍,系统上线以来已成功预警多起跌倒事件,联动家属与医护团队化解危机。
品质升级,构建全龄友好生活空间
对照“暖屋焕新”要求,中心适老化方面:防滑地面、圆角家具、无障碍电梯、紧急呼叫按钮实现全覆盖;公共区域设置书画室、多功能活动厅、五感花园等多元空间,满足老人社交、娱乐、康复等多样化需求。针对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中心还开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配备专业评估团队和个性化干预方案,特别打造的“记忆咖啡馆”,通过怀旧场景布置、量身定做的干预方案帮助认知障碍老人延缓病情发展,成为社区网红打卡点。
“这里不仅环境温馨,服务更是贴心。”90后护理员小张演示着为老人定制的“个性化照护方案”:失能老人有人翻身拍背,独居老人电话巡访,高龄老人享受上门理发、助浴服务。
多方联动,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落实“暖心陪伴”过程中,注重精神滋养与社会参与,联合街道、医疗机构等开设智能手机培训、书法绘画、养生讲座等课程,组织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独居群体;每月举办集体生日会、节日庆典,邀请高校志愿者开展陪伴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这里不仅是养老的地方,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83岁的李爷爷在参加中心组织的社区活动感慨道。
品牌联动,谱写惠民服务新篇章
中心严格遵循“安全无忧行动”标准,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消防系统,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每日菜品留样检测。充分发挥安康通品牌效应,推出了“短托服务”“喘息照护”“家庭养老床位”等模式,2024年累计为60余户家庭提供短期托管、居家照护支持,入住率100%,有效缓解“照护真空期”难题。
作为上海养老服务的先行者,安康通将继续以“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指引,深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创新、人文关怀三维发力,为长者提供“医、护、食、住、心、安”全维度解决方案,助力上海打造“人民城市”养老新范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