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8日电(周孙榆 李秋莹 熊悦欣)“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传统中医认为,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鼎盛的时候,人体阳气随之移到体表,容易外泄,进而导致脾胃受寒。因此,三伏天更应重视脾胃的调理,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上海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曹中伟指出,夏日里,人们倾向于喝冷饮、吃冷食或食用寒性食物来解渴消暑,这些行为虽然暂时让人觉得惬意,但是寒冷食物进入脾胃后,会消耗体内阳气,造成脾胃损伤。此外,长时间处于低温的空调环境里,容易受凉感冒,也会导致胃寒的发生。
对此,曹中伟建议,人们在夏天要尽量少喝冷饮,少用空调,多吃点热性的东西,比如说辣椒和生姜,也可以多喝姜水来温暖脾胃,多食用一些温性食物,如南瓜粥、小米粥等,防止寒邪内积,损伤脾胃。“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能祛寒、止呕,对胃的蠕动有好处,所以我们建议多喝姜水。适量吃点辣椒也能促进胃肠蠕动,能够祛寒。”他解释道。
曹中伟表示,脾胃不好常表现为腹胀、腹泻、气滞血瘀、胃肠蠕动功能不佳,三伏天里,脾胃功能不佳、脾肾阳虚导致泄泻的病人比较普遍。
针对这些病人,三伏天是中医治疗的黄金时期。曹中伟解释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按照冬病夏治的理念,在外界阳气旺盛的时候,治疗体寒性疾病,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三伏天预防胃寒发生、治疗脾胃疾病,会更方便、疗效更好。
曹中伟介绍,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通过服用热性的中药,如生姜、小茴香、肉桂、川椒等,帮助驱除体内的虚寒。在三伏天服用能最大程度地祛除体寒,如果体寒一直滞留体内,等到气温下降的时候,脾胃运作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贴三伏贴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把三伏贴贴到特定的穴位上,让药物渗透到经络里面去。” 曹中伟补充说。三伏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不仅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还能鼓舞阳气、健脾和胃、祛除寒邪。
此外,艾灸对于脾胃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灸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药物,用艾火的温热对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对于泄泻、呕吐、中焦虚寒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艾灸疗法让中药通过穴位渗透到体内,达到祛寒的效果,能帮助改善体质、调理脾胃。”曹中伟进一步补充道。(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