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5日电(徐明睿)日前,2023—2024年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项目正式公布,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博士凭借“建立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全链接质量管理模式”获得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质量金奖(先进质量管理成果),成为首位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的文化艺术领域管理者。9月5日,记者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采访了李丹丹馆长。
据悉,上海市质量金奖评审委员会对李丹丹给予高度评价:“李丹丹以创新管理、国际视野和专业运营,将艺术与科技、教育、商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融合,形成‘全链接工作方式’,领导明珠美术馆成功策划举办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展览、活动、出版与合作项目,以艺术文化为城市与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并将其先进质量管理成果归纳为:“李丹丹以‘推广艺术、文化与阅读’为使命,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愿景,推广‘社会大美育’与‘全民阅读’的空间链接,创立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规范和创新管理模式。”
策展人与管理者双重身份
建立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全链接质量管理模式
李丹丹是著名策展人、文化产业管理者,具有艺术与管理的双重教育背景,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与西方美术史博士、法国尼斯大学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硕士。她曾就职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长期活跃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最前沿。作为创始馆长,李丹丹参与筹建并经营管理上海明珠美术馆与光的空间书店这一创新形态文化地标项目多年,具有打造经营城市文化地标的丰富经验。
自2017年开馆以来,明珠美术馆与光的空间书店共接待观众、读者约500万人次,自主策划并实施了1300余场多层级丰富的公共教育、全年龄美育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2万人次,赢得广泛赞誉与社会影响力,获得上万篇核心媒体报道,全网总曝光量过亿次。7年来,明珠美术馆获得2次全国奖项、18项市级奖项、8项区级奖项、16项行业专项奖项。这些成果都离不开李丹丹的引领,她被称为“一位有思想的探索者、一位有情怀的建设者、一位有理想的传播者、一位有温度的领导者”。
对于此次获奖,李丹丹表示:“无论作为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还是文化艺术产业管理者,‘用艺术点亮生活’始终是我秉持的理想。有幸获此殊荣是一个新起点,我将再接再厉,在传播优秀中国艺术文化,促进高水平国际人文交流,推动艺术文化与多元领域跨界融合等领域持续耕耘。”
李丹丹谈艺术文化与美术馆建设
热爱是我一直前进的原动力。从事文化艺术管理与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交流是我一直非常感兴趣的方向,因此在大学阶段选择了对应的教育规划,持续学习并且学以致用。美术馆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社会机构,既有美育教育、知识生产,还有传播属性,能启迪智慧。从事美术馆工作,对个人发展来说,能够体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创建和经营一家美术馆,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情。中国目前的美术馆生态蓬勃发展,业态相对新兴,时刻经历变化,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把思考和实践进行转化,创造性地工作。除了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交流,商业管理上也需要不断学习,拓展加强。我会大量阅读补充知识拓展视野,经常进行同行或是异业交流,尤其异业交流对我的影响很大。多思考,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用学习交流、思考试错的方式去更新进化。
李丹丹表示,她希望明珠美术馆是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不是一个传统的美术馆,不要只是做一个“白盒子”。“我希望美术馆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的工作方法就是打破壁垒,生产有营养、有滋味、有价值的知识,让真善美的价值观真正流动起来,影响到更多人,这也是我们的愿景——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用艺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觉得这是艺术在当下的一个重要价值。”
我们和其他美术馆、博物馆的不同,在于我们勇于打破所谓“古今中外”的界限,打破艺术和其他学科门类的界限,强调一种“大文化”的概念。比如“生土礼赞”展览,可以说它是一个艺术展,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科普展,或者土的文化展,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这种不同和我一直以来的理想相关,我努力葆有一种辽阔的视野,立足上海,在横向上兼顾全球化的视野,在纵向上有时间的、历史的维度。当我们谈论今天的时候,要考虑到过去和未来;当我们谈论本地的时候,要考虑到自我和世界的关联,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多元性。这样具有包容性和文化厚度的视野胸怀,才是人文艺术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我策划的展览经常强调“古今同辉、文明互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在美术馆同样适用,好的内容不断生发,才能让空间充满活力和生机。明珠美术馆和光的空间有建筑优势,是安藤忠雄的设计,软件上,我们的团队很优秀,我作为馆长,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验以及社会和专业资源,也比较有优势。“全链接”的工作方法,正是要链接全球资源网络,凭借自身的强专业性,输出我们的愿景、价值观,创造性搭建合作模式,创意激活各界资源,感染更多伙伴共同耕耘创造价值。比如中国金茂、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等,都是我们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美术馆业态与市场,我们持续拓展资源,在展览、活动、文创、出版、数字化等多方面推陈出新,可谓引风气之先。比如2019年红极一时的“慕夏”“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彼时上海这种跟国外机构合作的大展还相对较少;2020年我们做“以花之名”展览,生发出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绿色议题的系列展;“全链接”工作方法带来的各种跨界跨学科、从馆内到馆外的合作展览与活动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美术馆行业,行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也促使我们不断调整与自我进化。
我们希望能以创新形式、多元渠道,活化优秀文化艺术内容,扩大其辐射范围与社会影响力。美术馆因此可以不囿于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时时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成为市民思考与交流的平台,收获心灵与智识的滋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