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8日电(陈静 徐明睿)三阴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高、侵袭性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疗效更差,常被称为最“毒”乳腺癌。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专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常规蒽环、紫杉、铂类、环磷酰胺化疗基础上,联用中国原创免疫治疗新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PD-1单克隆抗体),可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提高12.1%,将改变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据悉,在本月中旬举行的全球知名的大规模乳腺癌会议-2024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向国际医学界发布了这项改变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临床Ⅲ期关键研究成果,备受关注。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同期发表了这项重磅研究。这也是JAMA创刊逾140年来首次发表基于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原创新药研究。
据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几个关键治疗靶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因此对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通常无效,其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
对于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一般会接受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是紫杉、蒽环、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据悉,近年来,为提高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研究者尝试将免疫治疗纳入标准化疗方案。已有的多个大型Ⅲ期临床研究证实,在传统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PD-1或PD-L1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
“目前已有的大型研究主要基于西方人群,较少纳入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患者。”邵志敏教授介绍,“卡瑞利珠单抗是中国原创研发的一种高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我们考虑将卡瑞利珠单抗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探索提升患者疗效的机会。”
在名为“CamRelief”的临床研究中,作为首席研究者,邵志敏教授领衔国内共40家临床中心,纳入逾440例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手术后继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最多一年。
经过中位14.4个月的随访,在标准化疗方案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患者,其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5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4.7%。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加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可控,并未观察到不同于既往报告的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
据了解,早在10年前,邵志敏教授领衔团队便开始致力于破解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难题,建立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并开拓性地提出“基于分子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将这种最“毒”乳腺癌的疗效提升3倍。
“此次重要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医药企业和全国40家临床中心的大力支持,为后续的医企融合研究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邵志敏教授介绍,“今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成立了乳腺癌精准治疗协作组(BCTOP),旨在协作开展多中心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搭建乳腺癌转化研究平台,期待以更多中国原创治疗方案造福全球广大乳腺癌患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