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经典沪剧《罗汉钱》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
2025年05月25日 14:1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5日电(王笈 周孙榆 李秋莹)5月24日,上海沪剧院携文旅部“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入选剧目《罗汉钱》赴武汉,精彩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

  作为上海沪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罗汉钱》创作于1952年,由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筱爱琴等老一辈艺术家首演,曾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奖、演出奖,被誉为“沪剧现代戏的里程碑”。剧目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婚姻制度改革为背景,通过一枚罗汉钱串联起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坚定信念,映射出社会变革中的思想解放与时代进步。此后,一代又一代沪剧演员在这部戏中成长,不断传承和演绎着这个经典故事。

  演出当晚,舞台上的演员们以细腻的表演、悠扬的沪剧唱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与时代命运娓娓道来。尤其是“燕燕做媒”等经典唱段,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每到精彩之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员们多次返场谢幕,仍难以满足观众的热情。

  演出结束后,一位武汉本地戏迷表示:“虽然是第一次看沪剧《罗汉钱》,但完全被剧情和唱腔吸引,没想到这么有感染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欣赏沪剧佳作。”

  据了解,2023年为纪念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诞辰100周年,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下,上海沪剧院复排了《罗汉钱》。以敬畏之心守护经典基因,以现代审美重构艺术表达,让这部承载历史记忆的剧目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导演沈刚在保留原著核心框架的基础上,强化了戏剧冲突的层次,提出“以创带教”理念,要求演员通过排演小品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剧本着重突出“自由恋爱”的主题,将小飞娥的命运悲剧与张艾艾的抗争形成代际对照,使观众在两代女性的抉择中,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变革对个体命运的塑造。

  此外,沪剧《罗汉钱》在表演形式上大胆突破,创新启用“歌队”的叙事模式。歌队以类音乐剧的方式贯穿全剧,通过纯人声演唱早期山歌调与沪剧西乡调,配合锣鼓点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氛围。

  在音乐制作上,沪剧传统曲牌的特性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声腔性格——小飞蛾低回婉转的“反阴阳”,如泣如诉地勾勒出封建婚姻桎梏下的悲苦魂魄;张艾艾迸发炽烈情感的“寄生草”,以跌宕旋律诠释新时代女性冲破藩篱的勇气;燕燕的“紫竹调”轻叩情韵,在吴侬软语间流淌出少女的机敏与热忱;五婶尖酸狡黠的“汪汪调”则如市井俚语抖落,于诙谐谑趣中刻画出封建思想卫道者的市侩底色。

  舞台呈现上,本次演出创造性地运用圆形转台,既呼应“罗汉钱”的意象,又通过空间流转增强叙事的流动性。三个转台相互配合,达到了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舞美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空灵意象化的场景,写实的道具与写意的现代光影技术虚实结合,实现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的完美平衡。演员的舞台演绎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张力,以细腻入微的肢体语言与声线塑造,让角色跃然台上。(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