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3日电(张践)近日,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接受记者专访。立冬过后,王继光主任提醒,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血管收缩,导致清晨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重血压监测,与科学管理,守护心血管健康。
高血压隐匿性高,疾病管理意识亟待提升
高血压发病往往缺少明显症状,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王继光教授指出:“截止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刚超过50%,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另外即便是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也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把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然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会导致心、脑、肾、眼底这些靶器官损害,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定期监测血压,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和科学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秋冬及清晨血压波动明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血压波动和气候、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王继光教授提醒:“气温下降,可能会导致清晨的血压升高,因此到了冬天,要更加关注血压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清晨血压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夜间血压本身就偏高,到了清晨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类情况大约占一半。另一类是夜间血压较低,但清晨起床时血压突然大幅升高,出现明显的‘血压晨峰’。血压晨峰型患者由于血压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更容易引发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王继光教授建议广大高血压患者应尽可能持续监测血压,尤其在秋冬加强管理,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管理,不仅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血压波动,也能够为医生精准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醛固酮异常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关键因素之一
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重要激素,主要调节人体水盐代谢,维持钠和钾的平衡,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醛固酮水平升高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且与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王继光教授解释道,“我们可以把醛固酮看作是这样一个水盐代谢的总闸门。因为有了它,所以我们才能够维护一个钠和钾的平衡。但是,醛固酮过多会导致体内钠滞留、钾流失,引起低钾血症和血压升高,最终可能导致高血压。”
醛固酮作用隐匿,以往检测与管理难度大。王继光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地检测醛固酮水平,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期待会有可以帮助调节醛固酮的药物惠及更多高血压患者,帮助患者从“总闸门”的源头控制血压。
最后,王继光教授强调高血压防控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健康工程,需长期规管理,血压监测与按时按量用药缺一不可: “降压药应坚持服用,同时还要注意血压测量,观察血压在服药后是否已经降到了建议的目标水平,建议把收缩压降到130mmHg以下,把舒张压降到80mmHg以下,或者至少要降到140mmHg/90mmHg以下。期待通过疾病管理意识和治疗水平的提升,更多高血压患者管理达标,提高我国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