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以技术创新护航生育友好社会建设的“中国方案”
2025年03月07日 00:30   来源:中新网上海  

  宫颈癌防控是保障女性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筛查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前病变被早期发现,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精准的分层管理,同时在治疗中充分保护生育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专家聚焦宫颈癌防控议题,呼吁鼓励支持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动宫颈癌前病变无创治疗方案落地,以“中国方案”加速消除宫颈癌进程,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宫颈癌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及时干预和科学管理癌前病变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超发达国家,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可以通过疫苗、筛查、早诊早治等三级防控手段有效预防和管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工作,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积极响应世卫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在2030年将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提高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目前,HPV疫苗接种率和宫颈癌筛查普及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而随着筛查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前病变被早期发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210万女性被诊出宫颈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和科学管理癌前病变成为了宫颈癌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球首个经国际III期临床验证的无创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光动力药械组合产品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研究员乔友林教授也指出,“目前对于疫苗接种和早筛早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筛查的意义是为了尽早发现并主动管理癌前病变,因此,发现之后必须配合有效的早治手段,并科学随访监测,才能真正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癌前病变管理存痛点:创新疗法成关键

  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给处于“生育力保护”重要窗口期的宫颈癌前病变管理带来挑战。据文献报道,在机会性筛查中所发现的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有高达25%年龄不到30岁。然而,目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主要以有创性宫颈切除手术为主,缺乏无创治疗手段。手术有可能造成宫颈狭窄、早产流产等不良生育影响,有研究表明,宫颈组织切除超过1.6cm的女性发生早产的比例高达28%。

  另一方面,宫颈癌前病变即便经过治疗仍有较高复发风险,其后续发生宫颈癌的风险高于普通女性(10年发生浸润癌风险是普通女性的5倍),规范治疗后还要随访至少25年,长期管理十分重要。同时,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在年龄、生育需求、病情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亟需长期分层管理。

  此外,卫生资源和医疗条件的不均衡也影响了整体防控目标的实现,低资源地区在进一步治疗癌前病变高风险人群的可及性和技术能力方面仍存在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研究员赵方辉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研究员乔友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朱兰教授,共同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分析性文章《中国如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中也提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诊断能力较弱,建议开发治疗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新技术,以便在组织病理学确认之前立即进行治疗。

  因此,鼓励支持创新的无创治疗技术研发应用,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提供精准分层的治疗方案势在必行,不仅可以提升宫颈癌防控水平,也能满足育龄女性保护生育力的需求。

  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魏丽惠教授也表示:“随着女性生育年龄延后,且从HPV持续感染到致癌的进展时间长,因此以患者为中心,选择恰当有效的癌前病变治疗方法,在最大限度保证治疗有效的同时保护生育力功能,变得更为重要。”

首个加速消除宫颈癌创新防控体系实景展在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上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个加速消除宫颈癌创新防控体系实景展亮相。该体系集中展示了宫颈癌全链条防控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并展出多款“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其中就包括了全球首个经国际III期临床验证的无创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光动力药械组合产品,让患者有望在保留完整宫颈的前提下,逆转疾病进程,更好应对复发,实现长期管理,为女性照亮生育未来。

  呼吁支持无创创新技术研发应用:筑牢宫颈癌防控与生育力保护双防线

  为解决宫颈癌前病变管理中的瓶颈问题,鼓励支持无创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成为关键。对此,多位专家建议,加大对生育友好的无创治疗新技术支持力度,建立宫颈癌前病变长期分层管理体系,并聚焦解决低资源地区人群防治工作的痛点难点。

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科普

  一方面,应加快无创治疗创新产品审批上市,贯彻落实《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加快无创治疗创新产品的研发,加快审评审批。同时,对具有创新性、体现生育友好等多重价值的药械产品,也应加快纳入医保目录,将生育保护价值作为加分项,在医保准入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另一方面,建立宫颈癌前病变长期分层管理体系。在提高筛查覆盖率基础上,推动精准筛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精准分层管理。建立全程全周期管理数据库,巩固长期防控效果。

  此外,围绕“消除”宫颈癌目标,将救助范围从宫颈癌治疗前置到宫颈癌前病变,对筛出的高风险对象采用“即筛即治”策略,推广操作简便、适宜低资源地区使用的治疗技术,实现防控目标。

  宫颈癌防控是我国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兼顾生育力保护的宫颈癌防控“中国方案”,不仅为全链条宫颈癌防控的关键环节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同时契合人口发展战略,有望助力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生育友好型宫颈癌防控,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图片来源:亚虹医药,作者:张智恬)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达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