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同一个中信:早期布局、聚焦未来产业方向、“不被卡脖子”的协同力量
2025年07月15日 09:32   来源:中新网上海  

  截至5月末,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1100家;累计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万家,覆盖率近92%,较2024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

  在资本市场,每一家金融机构都在强调“价值发现”的能力。其实,“价值发现”的标准没有,但由“价值发现”转为“价值实现”是有落地场景的。当下,在A股市场看“合成生物学”赛道并不陌生,但当年由“凯赛生物”登陆科创板,开创“合成生物学”新赛道,而非简单的“化工品定价逻辑”,这就很考验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的持续学习的能力。

  中信证券项目负责人孟夏表示:“作为投行,在服务凯赛生物这种科技型企业时,需要具备跟踪长期服务的意识,而非单一以企业的亏损还是盈利做服务依据;需要投行拥有持续学习和翻译能力,把企业家语言转化成与能与投资者、监管、资本市场流畅交流的语言;也需要我们整个金融机构的综合服务的能力。”

  日前,我们跟随中信集团调研了解到,从中信银行在场景化、生态化、数字化等维度落实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到中信股权投资平台用股权投资的角度落实金融赋能科技;再到中信证券对科技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进行辅导,始终践行“一个中信、一个客户”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决方案。

  “协同”是中信的文化。

  早期布局

  早期布局仅仅是VC(天使投资人)的逻辑吗?

  显然不是。中信银行上海静安支行行长李菁,讲述了她“寻找专精特新三瑞高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功能助剂材料研发、制造和应用,提供行业领先的工业浆体和工程浆体技术解决方案。

  三瑞高材的董事长郑柏存说,与中信银行的故事是“患难之交见真情”。“我们进入到新能源领域和半导体领域之后,在研发这一块的投入资金非常大。2022年是公司新能源电池助剂材料产业化的关键期,中信银行给了我们1000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在特殊时期极大解决了我们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二笔支持,是在新能源和半导体材料的生产中,我们要对原来的生产线做升级改造,包括在南京新建二期工厂,也是中信银行解了我燃眉之急,给我们下属两家企业合计提供了5000万流动资金贷款,确保公司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研发与生产,”

  李菁指出,与三瑞高材相遇的故事,得益于上海“3+6”产业体系导向,也与国家倡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行业导向一致。

  区别于银行传统授信模式,中信银行除了看资产负债表外,更以投资的眼光遴选客户,聚焦企业研发能力、技术优势、核心团队、专利质量、资本运作等,充分挖掘企业无形价值,形成中信银行授信决策重要参考依据。三瑞高材的董事长郑柏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享受者,也是国家科技部首批创新创业人才, 对于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方面具备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判断。都说VC投人,早期布局;中信银行也用这样的“价值发现”的眼光去支持企业家。

  很明显,“早期布局”有一个前提,看得懂。

  聚焦未来产业方向

  身处芯片制造最上游的产业,EDA工具是衔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的关键纽带。2020年成立的合见工软,走的是一条“国产EDA”之路。

  合见工软副总裁吴晓忠表示,合见工软成立初期,在合见工软发展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中信银行就给予合见工软8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助力其快速发展。合见工软目前与中信银行在结算、授信、代发、私行等业务上均有合作。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许麟表示,关于贷款给科技类企业,传统银行业要用投资和投行的眼光去看这类企业,业务才会有突破。如果银行一开始就以企业本身的资质或者还款能力作为依据,那么科技企业拿不到这么多的银行授信;但是,银行如果用一个投资的眼光去看到企业的未来产品布局,市场空间和它的关键点位的布局,可以带动整个未来产业的发展,是值得金融从业者更多的是要从践行使命的角度来赋予这些科技企业需要的债权型融资,同时我们也要用类似于股权的角度去看待这类企业的发展壮大。

  合见工软副总裁吴晓忠也表示,“在选择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看重的是金融机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而中信需覆盖企业从研发到国际化的全阶段需求,能提供“授信+投行+跨境金融+财资管理”一体化服务。”

  “不被卡脖子”的协同力量

  就橙科微电子而言,成立于2017年,自主研发的DSP芯片已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突破了国内高速光通信领域关键芯片的瓶颈,但是目前该类产品的国产化率不足1%。

  也正是因为产品的稀缺性,中信证券橙科微电子项目负责人赵耀在陪同企业参访时指出,“橙科微电子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尚未有可比企业,具备独特性和稀缺性。”

  中信集团“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协同力量赋能,助力橙科微电子不断突破技术“卡脖子”问题。据介绍,中信证券长期跟进服务的重要客户,在资金层面,从专项基金投资、产业资源对接支持等方面为橙科微电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中信证券也带动私募股权基金、证券等其他的金融机构,对我们企业进行一个金融支持。” 橙科微电子总经理王珲表达中信集团对其帮助。

  具体而言,在企业成长早期提供资金活水“灌溉”,中信证券子公司中信金石以股权投资支持橙科微电子,参与其D轮融资,持股比例4.717%。此外,中信证券助力橙科微在私募股权市场顺利完成数亿元融资,并协助橙科微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不仅为橙科微电子的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而且为其产能扩建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信集团在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只是资金帮助。在产业资源协同方面,中信证券助力橙科微电子拓展与汽车产业龙头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和品牌推广活动,探索联合车载DSP芯片的研发应用。

  橙科微电子总经理王珲在现场也坦言,“有了中信集团各种综合金融支持后,橙科微电子更加有信心在算力上加大传的能力。算力,不仅仅只是算的能力,还有传的能力。1个人,算得再快也比不上10个人算得快;10个人如何有效的合在一起,来发挥10个人的作用,就是提高算力的方法。我们在算力里面有一个很专业的词,叫以网强算,就是用网来加强算力。”

  其实,把橙科微电子总经理王珲描述的“用网来加强算力”方法,放在同一个中信的协同的文化下,也能看到“信息协同、资源协同、客户协同”的中信力量。在企业成长发展的每个过程中,中信集团发挥协同力量,针对性构建覆盖橙科微电子这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曹卉  

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