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统战经典案例⑬ | 邓演达回沪筹备建党
2024年10月24日 19:55   来源:浦江同舟  

  统战百年,重温经典。为深入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市委统战部携手中新社上海分社制作《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系列视频,遴选首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30则,记录统战珍贵记忆和重要史实,传承、发扬百年统战形成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为了继承孙中山遗志,酝酿建立新的政党,大家决定请邓演达回国主持大局。

  1930年5月,在国外游历3年之久的邓演达秘密回到上海。在他的领导下,大家就党的名称、中国社会的结构、革命的性质、未来政权的性质、政治纲领等问题达成共识。

  8月9日,在邓演达的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宣告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成立,这也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

  会议通过了《我们的信条》和《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肃清封建势力,推翻南京反动统治,建立以农工为重心的平民政权,实行耕者有其田,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代表们选举出由25位干事组成的中央领导机构,邓演达任总干事。临委会中央机关创办《革命行动》,邓演达亲自执笔撰写发刊词。他还提出“军事第一”的口号,拟定《军事运动方针》,建立黄埔革命同学会。临委会的各项积极行动引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忌惮。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终年36岁。但是临委会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坚持反蒋斗争,此后,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

  专家点评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民主党派产生的主要标志。毛泽东将邓演达同岳飞、文天祥、闻一多等人相提并论,称其“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邓演达的继任者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并肩作战。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们响应中共的“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形成了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发挥作用。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康玉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