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统战经典案例⑰ | “吾党的光荣”
2024年11月21日 17:46   来源:浦江同舟  

  统战百年,重温经典。为深入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市委统战部携手中新社上海分社制作《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系列视频,遴选首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30则,记录统战珍贵记忆和重要史实,传承、发扬百年统战形成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提起邹韬奋,大家都不陌生,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是无数中国新闻出版人的追求。这位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的爱国民主人士,获得了中共——“吾党的光荣”的高度评价。

  1922年,邹韬奋开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一直秉持“为大众做喉舌”的宗旨。“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国破之痛,遭外族欺侮之辱,迅速将刊物的内容转向宣传抗日救国。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把《生活》周刊当作向社会各界进行抗战动员的号角,鼓舞了成千上万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奔赴抗日前线。

  1933年,邹韬奋被迫流亡海外,考察了美、英、德、法和苏联等国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坚定了选择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回国后,因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他与沈钧儒等被捕入狱,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虽获释,却一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打压。尤其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民主进步人士的迫害愈演愈烈,邹韬奋不得不在中共的帮助下转移多地。但他继续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也是在这期间,他多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工作需要,党组织当时没有立即接受他的请求。

  1944年,邹韬奋病情加重,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年仅49岁。

  专家点评

  邹韬奋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经过反复的探索、比较、实践、思考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此后就把他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了实现共同的伟大理想,众多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革命的大潮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了从爱国主义者到新民主主义者,再到共产主义者的发展历程。比如宋庆龄先生,在逝世前不久正式成为中共党员;又比如邓初民先生,73岁高龄终于入党。他们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相同的信仰归宿,这也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最佳诠释。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康玉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