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统战经典案例⑱ | 《延安归来》与 “窑洞对”
2024年12月05日 18:33   来源:浦江同舟  

  统战百年,重温经典。为深入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市委统战部携手中新社上海分社制作《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系列视频,遴选首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30则,记录统战珍贵记忆和重要史实,传承、发扬百年统战形成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让黄炎培等民主爱国人士对国内局势尤为担忧。

  1945年6月1日,黄炎培等致电延安方面呼吁国共两党继续商谈国内团结问题。当年7月,在毛泽东等人的盛情邀请下,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组成国民参政员访问团赴延安考察。短短5天的延安之行,对黄炎培等人来说像一道冲击波,让他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信心。

  回到重庆后,黄炎培立即将所见所感形成书稿《延安归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在中华民族历史选择的关口,给全国同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风貌,成为大后方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黄炎培关于如何打破“民族兴亡周期率”思考已久。当毛泽东在延安问及他有何感想时,黄炎培坦陈多年来心中的远虑。他引用《左传》、《礼记·中庸》等典章提问:“中国共产党执政如何能跳出这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略作沉思答道:“人民监督,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干脆果断的答案,以及延安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得到黄炎培等民主爱国人士的赞许,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回忆说,我一辈子都在寻求着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偿,而使我认识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年的延安之行。

  专家点评

  《延安归来》以一名爱国民主人士的视角,向国统区人民介绍了延安和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风貌。这本书最为后世称道的,就是黄炎培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了在延安窑洞中诞生的历史周期率之问。这对近代以来全国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此,“窑洞对”之问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统战历史中,更成为中国共产党时时自警自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面镜子,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康玉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