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百年,重温经典。为深入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市委统战部携手中新社上海分社制作《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系列视频,遴选首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30则,记录统战珍贵记忆和重要史实,传承、发扬百年统战形成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1948年4月30日,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海内外引发迅速而热烈的响应。

此时,筹备新政协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宋庆龄北上参会事宜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多次亲笔邀约,并由邓颖超专程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北上。

面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无限诚意,宋庆龄终于答应北上参加新政协共商国是,在行动上支持中国共产党。
1949年8月26日,宋庆龄由邓颖超、廖梦醒等人陪同,抱病乘专列离沪北上。毛泽东、周恩来及李济深、何香凝等50余人迎接。毛泽东还特别为她举行了欢迎宴会。

经与周恩来当面商定,宋庆龄作为无党派人士,在北平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发表讲话。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坚定不移地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点评
“五一口号”发布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拥护,充分彰显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铁律。

在革命形势激励下,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克服重重困难,受邀北上解放区,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携手建设新中国。
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过程中,各方共同秉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多党合作理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康玉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