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百年,重温经典。为深入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市委统战部携手中新社上海分社制作《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系列视频,遴选首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统战百年经典案例30则,记录统战珍贵记忆和重要史实,传承、发扬百年统战形成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走进思南路上幽雅安静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张元济先生的半身铜像掩映在花园中央。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奠基人,他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工作数十年,以“昌明教育、启迪民智”为己任,延揽人才、组织编写新式教科书、译介西方学术名著、整理编印众多珍本古籍,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和教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年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照顾他们的生活。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议指导下,于1951年7月设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
1952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开始陆续设置文史研究馆,毛主席亲定张元济为上海文史馆馆长,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还专程来沪看望菊老(张元济号菊生),传达了毛主席“敬老崇文”的初衷,并详细介绍了设立文史馆的重要意义,力劝张元济先生出任上海馆馆长。其时张元济已年届86岁,因偏瘫床榻,婉谢了好意。

1953年春,陈毅市长两度亲临菊老床前,转述毛泽东主席的原话,上海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非菊老莫属,张元济先生为党中央和毛主席“敬老崇文”的挚诚所感动,最终欣然应允。
1953年4月,陈毅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书,聘请张元济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建馆后,张元济先生广泛团结党外知识分子,领导上海文史馆礼聘诸多耆年硕学之士为馆员,把他们团结在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专家点评
文史研究馆是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史研究馆的设置是中华民族敬老崇文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它广纳社会贤达、名流耆宿,开展文史研究、书画创作、海外联谊、参政咨询等工作,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张元济受聘出任上海文史馆第一任馆长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礼遇,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历史上的一段动人佳话。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