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7日电 (王笈)“红课启航”革命场馆开学第一课主会场暨“中国航天”馆校实践育人项目展示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简称“浦外”)举行。活动由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卫工作党委联合指导,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VCE国际课程班)共同主办。

“中国航天”馆校实践育人项目是钱学森图书馆与浦外VCE国际课程班联合开展的学科思政课程项目。项目依托场馆的文物资源,对接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学习,联动高校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与高中学科教师,面向高中生开展主题性、定制化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钱学森图书馆会同浦外VCE物理教师冯彦颖,根据教情学情实际,精心制定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馆校共同组织学生通过人物导入、主题参观、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探究实验、自主学习、专家点评等过程,使物理学科教学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将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融入实践育人教学全过程。

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是展示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的重要平台,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阵地,是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的主渠道,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今年以来,市文化旅游局启动“红课启航——革命场馆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组织发动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会员单位积极开发了具有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鲜明特点的15节场馆思政课程,和全市大中小学校一同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过此次活动,鼓励馆校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现场教学专题、校内外课程融合、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场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功能,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提升育人效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