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4年05月23日 19:2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3日电(记者 许婧)在5月18日2024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名单。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中国华侨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123家单位被核定为新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作为全国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科学家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一直积极探索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纪念馆。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围绕文物讲好科学家精神,已经建立起包含论著、文稿、书信、藏书、报刊、贺卡、勋章证书等20余种类别、全面完整的藏品体系。截止2024年2月,藏品总数62492件/套,其中已鉴定等级文物1.6万余件/套。2023年12月,“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钱学森与蒋英的鸾书(鸳鸯谱)”“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荣誉证书”等12件套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正式公布。

  围绕科学家精神弘扬与传播,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先后推出《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遥望比邻——Dreams to Reality》《又见钱学森——钱学森110周年诞辰纪念展》《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线上展)等优质原创展览,联合国家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百年巨匠》《正心明德 廉洁齐家》《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科学家入党故事选粹》等展览,输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等展览,举行“钱学森精神宣讲团”全国巡讲等活动百余场,积极拓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覆盖面。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教活动深入全国 24 个省市自治区、百余个“钱学森班(院/校)”,服务观众超千万人次。

  202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中国航天博物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等全国13个省市26家单位,共同组建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发挥联动效应,打造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品牌活动,探索科学家纪念馆精神弘扬与传播的新途径。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坚持开门办馆,搭建起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引入高校资源,让公众感受高校的科创与文化活力。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中国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名人故居专委会副秘书长单位,国际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ICOM-UMAC)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团体会员单位。

  2021年至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连续三年获评上海市“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博物馆”。2017年,该馆联合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发起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高校博物馆的国际培训项目——UMTWS(University Museums Training Week Shanghai)。7年来,来自全球近15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资深专家参与项目教学,开展近百场线上线下课程,覆盖境内外百余个高校博物馆,学员人数近150名。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坚持学术立馆,围绕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博物馆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校博物馆两大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博物馆研究、钱学森研究、科学家精神研究、“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有组织科研工作,并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牵头组织召开“新时代钱学森精神的传播价值”等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出版《钱学森精神读本》《羁绊与归来:钱学森回国历程(1950-1955)》《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学术专著和科普读物21本,发表国内知名期刊论文25篇,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9篇,获得33个课题立项。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首批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基地荣誉。2021-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各类教育活动1333场,分众化、主题化、沉浸式地向超过200万人次观众传播科学家精神。

  据悉,2024年下半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将在闭馆改造升级后,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全新推出八个“一”活动,包括一个展览、一个“天宫教室”、一条“钱学森之路”、一面“荣誉墙”、一个理事会、一个联合宣讲团、一个国际论坛以及一系列纪念活动,紧紧围绕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和传承弘扬,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全新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不断创新展览教育,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