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8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上海油画雕塑院支持的“今生今世两手泥——唐世储作品展”8日在中华艺术宫对公众开放。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三代雕塑家,唐世储的艺术生涯跨越半个多世纪,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2023年,唐世储将其30件重要作品慷慨捐赠给中华艺术宫,以此作为对上海多年培育与滋养的深情回馈。

唐世储,1942年出生于四川广安;1960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1964年分配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80年调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从事城市雕塑总体规划设计;1986年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从事雕塑创作。他的作品曾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大量耸立在国内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
本次展览围绕唐世储雕塑创作与上海城市的互动关系,重点展示其城市雕塑及人物肖像作品,探讨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
其中,“形铸镌痕”板块呈现了唐世储艺术生涯中记录时代的经典纪念性雕塑,以其最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为起始,依次展示《宋庆龄》《巴金》等与上海城市文脉有着深厚联系的历史名人雕塑,通过珍贵的设计稿与原件,为观众揭秘城市雕塑诞生的全过程。在唐世储看来,创作大型的、公共的纪念性雕塑,是雕塑家为人民而艺术的最好体现。
“韶华塑梦”板块侧重于展示唐世储在人物雕塑上的成就。对于唐世储而言,雕塑不仅是他艺术追求的载体,更是心灵与情感的真实表达。观众可以从艺术家在1979年前创作的《琴声起》《李时珍》《孔乙己》等4件罕见实物作品中,感受到其极具思想性的人文关怀与直抵人心的表现力。

经典之作《盗火者》则被单独呈现于展厅中央。在唐世储看来,中国现代雕塑中,若将刘开渠、张充仁以及早于他们的那些先行者算作第一代,他们是“盗火者”“火炬手”,在他们的努力奋斗下,雕塑艺术火种未灭。唐世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探索、创新精神的赞颂。
作为雕塑艺术家,唐世储始终自诩是“泥水匠”,一辈子和雕塑的泥巴打交道。“今生今世两手泥”是唐世储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深情自述,不仅表达了他对雕塑艺术的执着追求,更彰显了他对生活与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紧跟时代步伐的创作理念。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雕塑以其独特的语言,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叙述着人民的历史。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展览,深入回溯并探析其个人艺术追求与城市文化发展历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探寻其艺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共鸣之处。在传递并弘扬上海这座城市的悠久文脉与独特精神风貌的同时,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艺术的力量书写人民城市的新篇章。”(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