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许婧)11月10日至16日,上海戏剧学院与ITI/UNESCO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携手,在全国“首创首发”“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在上海举办。
与此同时,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小剧场艺术展演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整个活动根植中国传统与西方古典,探索未来的角度、顺应时代的表达,致力于打造上戏自主艺术节品牌,通过戏剧这一国际语言,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交流平台。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介绍说,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来开展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其实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举办“一带一路”传统表演艺术论坛、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和各类会议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就戏剧教育、戏剧表演、影视艺术、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了密切的人文交流合作,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剧教育发展、实现民心相通等方面不断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作用,切实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戏力量。今年,为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更好展现“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多元样态、讲好中国故事,学校经过周密组织和主题策划,推出了“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这一自主艺术节品牌项目,并与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携手,将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小剧场艺术展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本次活动汇聚12个精彩剧目、一次阿拉伯传统表演艺术展示工作坊,以及一场主题为“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播与想象”的学术研讨会。国内外艺术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同探讨和实践传统表演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发展、创新及想象,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当代表达和未来探索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参加此次演出、研讨、工作坊等活动的共有外籍艺术家77位,国内的校外团队36人,以及上戏多个院系的众多师生。演出团队来自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德国、巴西和俄罗斯五个国家的六个国外剧组,涵盖了欧洲、亚洲和南美洲三大洲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将带着独具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精品来到上海,为艺术节注入新鲜而多元的活力,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上海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正如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国内顶尖的戏剧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的领导与师生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到此次文化盛事之中。
上海戏剧学院精心准备了三台剧目:有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获得今年阿维尼翁戏剧节“中法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的表演系编创的《白蛇》,有导演系师生的原创剧目《白鹿原上》,以及创意学院的传统与数字化结合的MR《黛玉葬花》。这些剧目均在深刻解析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同时体现了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此外,还特别邀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制作、话剧《树魂》加入演出阵容,一同在国际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所有作品皆围绕着一个共同且深邃的主题——“人类命运”。这一主题涵盖了多个维度,无论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还是小人物的家国情怀,抑或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虚拟空间的奇幻斑斓,无论是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多元视角,还是放眼全球的宏观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永不磨灭的话题和共通的情谊。
在本次艺术节中,校方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在文明互鉴层面的深度交流与紧密合作。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活动内容,各国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搭建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