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0日电 (记者 王笈)2024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10日起在上海宛平剧院、长江剧场举行。本届展演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协办。

据统计,本届展演收到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戏曲院团、艺术高校、民间团体、个人申报的剧目80部,其中原创作品50余部,计划首演超过30部,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主创人员多达十余位。此次申报涉及近40个剧种,黔剧、桂剧、丹剧、渔鼓戏、湘剧、客家山歌剧、粤北采茶戏、河南越调等剧种首次出现在申报名单中。
经过专家评委多轮遴选,最终入围本届展演的10部作品,内容饱满鲜活、风格丰富多样,将戏曲艺术与现实生活对接,体现出新时代戏曲人“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这些作品包括湘剧《舟渡》、锡剧《聊斋·紫尾》、越剧《张骞使西·三别三行》、多剧种《新·桑园会》、京剧《成佛记》《封狼居胥》、高甲戏《罗刹记》、渔鼓戏《今夕何夕》、沪剧《探情》、昆剧《青山许我》等。此外,粤剧《奉天承运》和昆剧《六道图》受邀参演。

本届展演的亮点在于传统戏曲的现代演绎,以及多剧种的融合创新,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表现手法,展现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锡剧《聊斋·紫尾》取材于《聊斋志异》,书写当代人视角下的“新聊斋”故事,将玄幻题材与经典解构相结合;高甲戏《罗刹记》讲述了商人之子马骥在罗刹岛国的奇遇,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多剧种《新·桑园会》通过河南越调、曲剧、豫剧的有机结合,展现从传统迈向先锋的创新尝试……
今年是以戏曲“呼·吸”为主题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十周年。截至2024年,展演活动已吸引来自全国29个地区的戏曲院团、艺术工作室及个人申报,总申报剧目580余部,涉及近90个剧种,100余部(含今年12部)风格各异的小剧场戏曲作品经过专家遴选后登台亮相。本届展演期间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邀专家学者与院团主创共同探讨中国小剧场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小剧场戏曲的舞台海纳百川,从‘大剧种’到稀有剧种,展现了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这些优秀作品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洁表示,未来的小剧场戏曲艺术如何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在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之间寻求当代契合,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和商业价值,寻找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为戏曲的良性传承和健康发展协力探索。(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