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0日电(李秋莹)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今天,来自拉丁美洲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力量正逐渐获得全球关注,但尚未为国内读者所熟知。光启书局“拉美思想译丛”之《拉丁美洲社会思想手册》于近日重磅出版,精选十二位当代拉美奠基性学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向中文读者系统展现拉丁美洲思想的深度与多样性。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然主编,并组织包括复旦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程弋洋、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帅等在内的多位学者共同翻译,为推动中拉学术交流、加深读者对拉美思想文化的理解提供宝贵资料。
跨越国家与跨学科,掀起一场源自拉美的思想风暴
本书从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涵盖了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思想流派和政治变革,收录了思想家杜塞尔、基哈诺,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政治家利内拉等各领域奠基性学者的重要作品,从多重维度展示了拉丁美洲的思想传统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声音。
一方面,本书所呈现的拉美思想谱系涵盖了依附理论、解放哲学、霸权理论、后殖民理论、女权主义运动史、大众文艺等关键议题,展现出拉丁美洲思想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受到各学科的交叉影响。另一方面,拉美社会思想在其诞生之初就是区域性的,随着1950年拉丁美洲社会学协会(ALAS)、1967年拉美社科理事会(CLACSO)和其他区域性研究机构的出现而展开,形成了一个基于对殖民、发展、依附、贫困等问题的共同反思的区域传统。通过跨越国界的文化与思想对话,试图引领读者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
这些思想成果并非仅局限于认识拉美,正如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所指出的,书中系统性梳理的拉美重要思潮,“不仅将我们引向全球历史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也为思考中国自身的未来提供了参照。本书的编译不仅关乎拉丁美洲,更关乎每一位在全球化时代寻找自己声音的人”。
反思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以后殖民立场重思全球秩序
书中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思想者,从各自视角审视了来自“中心”的概念和路径在拉美本土发生了怎样的挪用和变形。例如利内拉便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与印第安主义在安第斯地区如何在政治实践中相互启发,又有哪些错位;秘鲁的解放哲学家古铁雷斯归纳了美国发展主义为何在安第斯地区受到挑战;埃斯科瓦尔则提出了康德美学的非功利性在南美并不恰当,在原住民思想中美的价值在于维护共同体的和谐。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甚至颠倒了中心/边缘的位置,例如开篇论文、墨西哥哲学家杜塞尔便从殖民时期拉美的角度提出了欧洲现代性中的笛卡尔思想其实来自耶稣会在墨西哥的认知经验。这批拉美学者早已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不容沦为帝国历史的脚注,因而精彩地构建了一套发自南方国家的认识论。
而拉美的各类斗争历史与思想成果也为当代批判理论注入新的养料,让我们重新理解殖民历史、资本主义发展史、欧洲中心主义历史等,以批判性的立场重思现代性与全球秩序。如阿迪里奥•博隆与以哈特、奈格里等为代表的西方左派思想家对话,指出他们“帝国”理论的不足,揭示尽管“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国际体系形式,但其本质仍然延续了旧的帝国主义结构和逻辑,为批判新自由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又如,恰帕斯土著女性所受到的多重压迫,与白人女性处境截然不同,加深了我们对20世纪种族主义、族裔和性别问题的认识。而在如今广为人知的欧美女性主义运动之外,20世纪的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等地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主义运动,却很少被关注和记录。这些有明显左翼导向的运动试图联合各族裔与各阶层的女性,不仅在妇女解放,而且在独立运动、反对独裁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如此总结:“拉丁美洲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思想实验场,是全球反抗运动的重要灵感源泉。本书正是对这种思想复杂性的全面呈现,它将拉美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位置,带领读者重新审视全球资本主义、殖民性、革命与文化身份等问题,为我们理解现代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精编精译,“拉美社会思想译丛”搭建联结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思想界的桥梁
书中所有篇目均从西语翻译,由于其中大部分思想家都是首次译介,中国大众读者对他们还较为陌生,编者与译者在保留原注释的基础上,添加大量注释补充必要的背景信息,并在每一篇文章前附上作者与作品简介,还原历史情境。不仅如此,书前有编者导言,以长文介绍拉美思想谱系,书末则附有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材料,便于读者更好理解文本,也供专业领域的学生按图索骥。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教授赵振江老师称赞本书能“更新国内拉美学界的知识结构,给进一步研究提供线路图……将提供联结中国与伊比利亚美洲思想界的桥梁”。
《拉丁美洲社会思想手册》以去殖民的立场、超越本土民族主义和跨学科的视野,梳理了拉美本土思想肌理。不仅为读者深描了拉美及其所处的国际体系、殖民结构、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坐标,而且这些论著也是当代诸多批判理论的思想奠基,为我们在后殖民时代重新思考全球秩序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列属“光启·拉美思想译丛”,该丛书由华南师范大学滕威教授、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魏然共同主编,集结包括戴锦华、汪晖、赵振江、索飒、刘健芝、陈众议、Mariano Siskind、Paulo Nakatani、Walter D. Mignolo等海内外拉美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译者,旨在更加全面、系统地译介拉美思想经典。丛书希望不仅能为国内拉美研究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更是搭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与跨语际的思想互动平台,拓宽国内知识界与拉美批判知识分子的交流与对话渠道,也让国内大众读者深入拉美的文化心理与社会制度,从而对拉美在历史与世界版图中的位置有更深的理解。目前译丛已出版《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爱丽儿》《寻找我们的表达》,后续还将推出《文字之城》《世界主义的渴望》等名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