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6日电(李秋莹 肖峰)2024年11月30日,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顺化中央直辖市,撤销原有的承天顺化省。这一决议,充分反映了顺化之于越南的重要性。而环境史学者早就将注意到了顺化在越南历史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关键地位,这就是光启书局近日推出的新书《墓地中的军营:越南的军事化景观》。该书聚焦越南,以承天顺化省为具体空间,通过追溯越南近代以来的历次战事,尤其是1961—1975年的越南战争,研究军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作者为大卫·比格斯(David Biggs),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东南亚史、环境史、科技史等,其著作曾获美国表彰环境史成就的乔治·帕金斯·马什奖。译者为贾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军事环境史。
追溯战争在越南的“足迹”
新设立的顺化直辖市以原来的承天顺化省为基础,毗邻岘港市、广南省、广治省、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顺化是越南历史上西山朝(1778—1802)和阮朝(1802—1945)的首都,从18世纪末到二战结束,它都是政治的中心。而从地理位置上看,顺化位于越南的中部,它恰好位于狭长的越南领土的腰部,是南北之间的交汇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正因为这样,在越南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事中,顺化都是焦点。
《墓地中的军营》追溯了越南历史上战争的“足迹”,以及军事化景观的形成。足迹是一个隐喻,战争的“足迹”意指战争对地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如军事设施的建造,战事对地方造成的破坏,战后进行的重建,等等。具体而言,该书追溯了15世纪的内部王朝战争,19世纪反对法国殖民入侵的战争,二战时期抵御日本入侵的战争,二战后的内战和反抗美国的战争。这些战事都反复地发生在以顺化为中心的地带,仿佛形成了层叠的足迹。军事化景观指的是越南在经历军事活动后形成的具体环境面貌。军事化指因为战争需要而发生的暴力、建设、破坏和土地占有行为。广义上的景观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土地(建筑、土壤、植物等物理元素),还包括人们对它的理解(道路、纪念碑等文化因素)。举个例子:因为当地村民的祖坟不容亵渎,越战时期的美军只好把军营修建在当地人的墓地当中,这是一个奇妙地结合。
从环境史的新视角关注越战
1961—1975年越南抗击美国入侵的战争,即我们熟知的“越战”,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之一。它虽然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其规模罕见,影响深远。战争期间,美军对越南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投放在越南中部高地、柬埔寨和老挝境内的炸弹数量超过了二战中投放的所有炸弹的总吨数。尤其为了克服越南丛林带来的天然障碍,美军竟喷洒大量化学药品,意图清除丛林屏障。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在越南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及其他基础设施。以上行动,可想而知对越南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改变。
本书尤其关注越战,利用美国解密档案、卫星图片、实地访谈等材料,细致地描写了越战期间军事化景观的形成过程,以及战争结束后越南对这些军事遗弃的处理。从书中可以看到,即便战争结束,环境的改变仍在继续。越战遗留了大量的残骸。比如废弃的坦克,它就位于村民日常经过的路边;埋在地下的化学物质,它仍阻碍着当地的正常生活;废弃和空置的美军基地,直到近年才得到越南官方和民间的重新建设,改造成工业园等新设施。从形成军事化景观到重新利用的过程,构成了关于越战的一个复杂的故事。本书有别于过往政治、外交、纯军事等角度的著作,从环境的视角出发,对越战进行了新的诠释。
战争是留下了废墟,还是开辟了新空间?
反思战争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等大规模战事后,人类对战争的思考理解也更加丰富。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s)理念,指出战争不仅带来了破坏,也带来了新发展的可能性。在战争结束后,在原来的战场会发生重建的情况,原有的战时设施可能仍遗留在当地,各国特别是地方人群必须与这些后军事时代的环境遗产进行抗争,旧军事空间的改造或修复已成为一项全球性产业。《墓地中的军营》其贡献就在于,其聚焦越南这个特殊的案例:它在一片局部领土上,频繁地经受了战争。该书通过追溯战争的“足迹”,讲述越南军事化景观的形成,细致地再现了环境与战事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尝试总结出战争如何影响环境的一些规律。
《墓地中的军营》是军事环境史研究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早期环境史主要关注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中人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环境史研究不断深入,军事活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备受关注的战争主题包括二战、冷战和美国内战。军事环境史的研究意义表现在: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西方霸权主义以及强权政治依旧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现实情况下,它可以为全面审视人类生存发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可以弥补传统史学如政治史、军事史的短板,补充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史学的镜鉴作用。在今天,局部、小规模的冲突依旧持续不断,对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成了大量破坏,检讨战争影响和战后重建,将是持续热议的话题。
《墓地中的军营》是光启书局“人与环境”丛书的最新一种。作为史学研究的新兴领域,环境史是20世纪后半期“史学转向”后出现的新课题,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物繁衍、城市建设等话题。在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反思环境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以史为鉴或可提供一种思路。全新推出的“人与环境”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系列既有话题性又有知识性的环境史读物,目前已经推出《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1910—1911》《杉木与帝国》《龙王之怒》《流动的森林》。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