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法国际人文中心2024跨学科论坛 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中法对话
2024年12月31日 16:5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31日电(记者 康玉湛) 近日,Humaneus Center中法国际人文中心研究峰会正式于上海静安区阿丽拉酒店举行,峰会以中法跨学科研究作为切入点,重点回顾了国际人文中心在上海的五年落地筹备工作、讨论了中法数字人文的项目实践,交流了中法两国关于哲学、美学、语言、影像艺术、历史考古、建筑设计与科技创新等话题,为接下来两国深度合作的舞台拉开序幕。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中法国际人文中心在五年筹备工作完成之后也正式预备落地。峰会由中心两位联合创始人来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与跨学科学者Stéphane Kalla博士与国际跨界先锋、艺术家及投资银行家Joshua Immanuel Fu先生共同主持。自2020年11月正式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布中法国际人文中心的启动规划,经历了5年的发展与迭代,中法国际人文中心在中法文化共庆盛举之年,迎来了新的篇章。

  中法国际人文中心旨在促进中法两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交流;以跨学科作为基础,推动重点行业的发展与突破;共同支持与培育两国创新创意人才。

  此次峰会由中法国际人文中心的联合发起方及赞助方Splendor Plus集团主办,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的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为支持单位,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共同参与,并特邀法国著名影像艺术国宝级大师Alain Flesicher先生、巴黎圣母院协会之友主席Jean-Michel Leniaud教授、卢米埃尔电影学院(全球首部电影诞生地)代表Lucie Pichot女士,以及著名历史学家、美学家、慈善家、博物馆创新研究学者等共20位中法跨学科专家出席此次峰会。

  中法国际人文中心的联合创始人Joshua Immanuel Fu先生首先欢迎各位参会者,介绍了2024年上海峰会的背景及目标,并热烈欢迎各位法国的来宾。随后,Joshua Immanuel Fu先生介绍了国际人文中心核心团队成员的跨学科专业背景,他们分别在不同国家有着创意设计、学术研究、IP孵化与投资、贸易及生活方式、公益慈善、数字交互、游戏开发、教育及心理学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团队成员的多元背景,他们在不同文化中的持续探索与交融,开放包容的思想和沟通,使得国际人文中心的成立从不可能到可能。

  中心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Stéphan Kalla博士在峰会中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核心结构与运作模型,并强调跨学科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作为一名哲学家与教育者, Kalla博士的研究重点关注哲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应用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伦理议题,以及对下一代的培育。

  Joshua Immanuel Fu先生强调了中法两国在共同推动该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带领讨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人文中心的落地计划。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创作,创作也不仅限于文化艺术领域。他为中法国际人文中心所设计的落地框架与跨国合作模式,也是以创意带来突破的展现。正如Fu先生个人的经历一样,他所设计的国际人文中心也同样无法被单一的领域或者模式所定义和概念化,而是以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在一个时刻变换的世界中,有序前行。

  作为国际人文中心的中国合作学术机构,来自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祁天娇也在此次峰会中,向法国来宾介绍了一系列数字人文的研究项目,包括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全景式虚拟现实城市体验展、利用数字交互进行教育及公众展示等,这些项目展现了中国在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应用。

  除了线下在场参与的11位法国来宾,法国著名影像艺术国宝级大师Alain Flesicher先生及其影像艺术学院Le Fresnoy的代表团队 、卢米埃尔电影学院代表、法国最负盛名的美学家François 教授、著名哲学家及逻辑学家索邦大学名誉教授Dominique先生、巴黎圣母院协会之友主席Jean-Michel Leniaud先生、以及法国著名历史学家Agnès Callu教授等一众学者与专家也在线上出席了此峰会,并就中法两国对于哲学、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发展,以及中法国际人文中心的落地规划,展开了深刻的讨论也分享了各方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本次峰会中,Joshua Immanuel Fu先生提出“城市零距离”的概念,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不同城市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无缝沟通与合作。中法国际人文中心不仅作为跨学科的先锋,也在跨文化与国际合作的沟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验田。(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康玉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