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千古情》创纪录 上海大型旅游演艺单日场次、单日游客量新高
2025年02月03日 09:5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3日电(李秋莹)2025年1月30日、1月31日,大型歌舞《上海千古情》连续两天单日上演6场,刷新了上海大型旅游演艺单日场次、单日游客量新高,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演艺地标。

 

 

  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上海千古情》再现沪申千年画卷

  一场演出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在滔滔黄浦江畔、世博园旁,《上海千古情》构筑起一个奇幻时空,一次关于上海的传奇之旅就此启航。

  灯光渐暗,大幕拉开,仿佛开启时空魔盒,无数游客穿梭于这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室内会下雨,剧院变海洋,油纸伞飞出画卷,大巴车开上舞台,舞蹈、戏剧、杂技、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游客时而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时而穿越风起云涌的上海滩,时而回到热血沸腾的觉醒年代。在这里,观众不仅仅是观众,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感悟者,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属于上海的文化记忆。

  《上海千古情》将上海城市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艺术形式,它不只是一场演出,而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的深情礼赞,是对这座城市精神内涵的生动诠释。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无数观众在《上海千古情》收获难忘的文化记忆,与历史对话,与“沪文化”产生强烈共鸣。

  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说:“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旅游演出,没想到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对上海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上海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它的繁华与现代,更在于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进取的城市灵魂。这场演出,触动着我的心灵,也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地观众王先生表示:“作为上海人,我为自己城市的历史感到自豪。演出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对上海的未来充满期待。”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是上海的城市气质,也是《上海千古情》表达的核心精神。《上海千古情》不仅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文旅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它的出圈不仅是一台旅游演艺的出圈,更是“沪”文化的出圈,再次证明了优质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

  海派文化的年味传承,“狂欢中国年”展示东方魅力

  2025年上海千古情景区重磅推出“狂欢中国年”活动,为游客奉上一场难忘的视觉与心灵盛宴。

  踏入上海千古情景区,仿佛开启新春魔盒。沪剧声、吆喝声、嬉笑声,声声入耳,交织成海派文化的动人乐章;皮影戏、木偶戏、拉洋片,场场潮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火壶、火流星、炭火舞呈现一场真材实料的火焰狂欢,点燃新春的激情与浪漫;鱼灯、舞龙、舞狮演绎行走的传承,让非遗与潮流文化相融,解锁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在热烈沸腾的现场娱乐中同频共振。来自俄罗斯的丽雅说:“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次来到上海千古情景区,亲自体验非遗技艺,让我再一次被中国文化圈粉了。”

  自由、包容、大气、热闹,沪上“狂欢中国年”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气质,将中式的审美意趣与价值追求融入每一台演出,用热情洋溢的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传递上海乃至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文化自信。

  穿越千年,遇见上海。从石库门的烟火记忆到外滩的百年风云,从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到数字赋能的创新表达,上海千古情景区打造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地标,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时代活力、成为上海文化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全新范式,向世界传递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自信。(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