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杏坛留声”出版座谈会举行 回首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十年不凡历程
2025年03月03日 16:4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日电(陈静 林曦)2025年是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 30 周年暨炎黄文化宣讲团成立10周年,由该会编写的五卷本纪念丛书最近出版,其中《而立回眸——杏坛留声》全面记录了宣讲团10年来的活动轨迹。记者3日获悉,“杏坛留声”出版座谈会举行。

  座谈会由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与长宁区图书馆联合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上海市文联原党组书记李伦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祝君波,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常务副会长杨剑龙、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军以及宣讲团众多讲师、学术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大家共同回顾炎黄文化宣讲团十年不寻常历程,为研究会和宣讲团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成立于2014年,在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以“炎黄特点、时代特征、上海特色”为宗旨,以演讲、访谈等形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团凝聚了上海一批著名学者、教授、专家、作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致力于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城市文化。2015年,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目前拥有炎黄文化大讲堂、海浪花讲坛、海之韵会客厅三个品牌,被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选为优秀特色团队。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宣讲团副团长赵宏介绍道,《杏坛留声》是为研究会30周年献礼,旨在加强研究会与讲师交流、留存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宣讲团不断创新发展,2022年与长宁图书馆共建海浪花讲坛,与普陀文旅局合作开展“画(话)说苏州河”系列活动并成册出版。疫情后探索直播讲座,其中与杨浦区图书馆合办的一场讲座直播收视率高达5.5万人。近五年来,宣讲团累计举办139场讲座,其中近两年达82场。

  长宁区图书馆副馆长浦立维首先代表图书馆对《而立回眸》丛书出版表示祝贺,并指出,炎黄文化宣讲团的“海浪花讲坛”落户长宁图书馆以来,在此举办了一系列有关海派文化传承的讲座和研讨活动,其中多场精彩讲座的文字实录被收进了《杏坛留声》,因此这本书也是双方合作的见证。该图书馆将积极推广这套丛书,借助其中的优质文化资源传承海派文化,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马军介绍了《而立回眸》的策划出版经过及各卷主要内容。据悉,其中《如歌岁月》汇聚了研究会30年来的相关史料,包括会员回忆文章、研究会大事记等,是研究会历史的重要档案;《文论撷英》从历年学术活动论文中挑选精妙文章,展现研究会的学术成果;《报刊双馨》精选研究会报刊文章并编目索引;《杏坛留声》全面记录了宣讲团10年来的活动轨迹及篇目,精选了部分宣讲实录;《墨彩华章》则展现了炎黄书画院20年来的重要艺术活动及其成果。

   据悉,宣讲团今年已确定多个合作项目,如与静安文旅局合作的“绿意江南”系列讲座、“苏河两岸忆抗战”系列讲座,与新华传媒合作的红色经典系列讲座以及与长宁图书馆合作的海派艺术知识讲座等。据悉,未来,宣讲团计划增加传统文化主题讲座,吸引年轻讲师加入。

  在座谈中,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现任上海大学海派文化中心主任陈东讲述了海派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强调海派文化内涵丰富,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她还分享了自己与海派文化研究相关的经历。

 

 

  作为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李伦新十多年全情投入海派文化的普及、教育、传承,也是“海浪花讲坛”的倡导者。他勉励炎黄宣讲团不断开拓进取,让海派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祝君波认为,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保存演讲素材并整理成书意义重大。他建议未来宣讲团进一步拓宽选题范围,注重发掘上海各个领域重要历史人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原海派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

  华师大教授仲富兰,上海大学教授胡申生、朱子彦,上海政法学院编审汤啸天,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左飚、副教授黄向辉,资深媒体人、作家王琪森、王唯铭、朱惜珍,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钱程,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赵津羽,《文汇报》高级编辑、评论家王雪瑛,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巢卫群等出席座谈。左飚教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中华魂》诗一首,表达对炎黄文化研究会及宣讲团的敬意。宣讲团铁杆粉丝郑际广作为读者代表出席座谈会。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在总结发言中说:回首炎黄文化宣讲团的十年历程,它之所以能够成长为沪上文化类宣讲矩阵中,一个具有实力、活力和影响力的,为公众关注并认可的宣讲团队,首先得益于本会专家学者,包括众多学界、文化艺术界名家大咖的鼎力支持;其次得益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合作;同时还得益于宣讲团团队成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她高度评价宣讲团对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向所有为宣讲团的创办和发展提供指导的老领导,向所有参与宣讲活动的专家学者,向合作单位及宣讲团同仁表达真诚的敬意和感谢。汪澜会长还对宣讲团未来发展提出要求,希望从挖掘特色选题,拓展合作渠道、借助新技术手段扩大传播力等三方面着手,使讲座内容更契合时代和受众需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上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座谈尾声,主持人杨剑龙教授即兴赋诗:“而立回眸三十年,文化宣讲整十载。讲师座谈话语长,高瞻远瞩情无限”,会场氛围被推向高潮。 (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