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3日电(徐银)4月22日,一场聚焦明清黄花梨紫檀文房件的文化盛宴:“木韵文心 —— 古梅易舍明清黄花梨紫檀文房件特展”在上海中心大厦37F的宝库艺术中心珐琅厅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古梅易舍(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宝库艺术中心承办,众多单位协办与支持,旨在展现明清文人生活美学,推动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互动。
明清时期的黄花梨、紫檀文房件,堪称中国古典家具与文人美学的巅峰之作。其不仅材质珍稀、工艺精湛,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此次展览以 “木韵文心” 为主题,正是希望借由这些文房珍品,让观众透过木材的纹理,触摸到明清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感受 “一器一物皆文心” 的东方美学。
展览开幕式于22日15:00至17:30 举行,现场活动丰富多样。嘉宾签到环节,国风签到本别具一格,呼应文房主题,仪式感满满。开幕仪式上,主持人率先开场,介绍展览背景与亮点,为活动拉开序幕。随后,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先生、协励汇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资深媒体人王海滨先生以及策展人卞梅樱女士先后致辞,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展览的意义与价值。
在专家导览环节,不仅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带观众参观了40件(套)黄花梨、紫檀文房珍品,更有上海交通大学客座讲师/中国木作及家具研究会副主席蒋念慈先生带领了上海交大家具班的学员,深入研究了一件明代的黄花梨提盒,将文人学究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场更是安排了茶歇,让观众有一方天地相互沟通。因为紧随其后就是吴少华先生带来的主题讲座《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与赏析》,该讲座结合展品案例深入剖析,为观众带来一场美学品鉴和知识盛宴。

本次展览的展品涵盖清紫檀桌屏、清黄花梨四联屏、明黄花梨大书箱、明黄花梨两幢提盒等众多明清时期的黄花梨紫檀文房件。这些文房件,有的造型简约,仅靠黄花梨天然的麦穗纹、鬼脸纹展现 “材美工巧”;有的工艺精湛,如紫檀雕螭龙团纹官皮匣,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它们既是实用之器,又承载着文人的精神世界。

从历史角度看,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在明代郑和下西洋后进入中原,因其天然之美迅速受到文人与工匠的喜爱。文人将自身的美学理念注入文房件设计,推动文房从 “工具集合” 转向 “精神道场”。例如,提盒从唐宋时期的竹编食盒,演变为明代文人 “游山玩水、以文会友” 的身份标识,这一转变体现了文人阶层对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提升。
从文化内涵层面分析,这些文房件承载着文人 “格物致知” 的精神内核。它们曾见证无数文人的创作时光,如今依然是东西方共同瞩目的文化符号。正如王世襄先生所言:“黄花梨家具的美,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大美。” 在数字化浪潮的今天,它们启示人们,真正的风雅在于对材质、工艺与精神的极致尊重。
此次 “木韵文心 —— 古梅易舍明清黄花梨紫檀文房件特展”,为观众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大家在现代都市中领略到明清文人的雅致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