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8日电(范宇斌 左娟娟)在沪滇协作背景下,民盟上海市委会以创新建立线上临时支部为抓手,通过推动组织建设、开展教育帮扶、促进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发力,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记者从上海民盟获悉,近日,一场特殊的“线上+线下”总结会在云南省昭通市交投大厦的盟员之家举行。受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陈群委托,民盟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姚卓匀带队,专程看望在云南支教的上海民盟盟员教师。这是沪滇民盟组织第6次联合开展支教工作交流,也是继2022年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成立云南支教支部后,跨越三年时光和1800公里的一次深情回望。
据悉,支部成员由赴云南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工作的12位民盟盟员教师组成。支教教师在云南开展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支教工作,覆盖云南7个地州12个县市。支部创新采用“双重管理+两地联动”工作模式——既接受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领导,又与云南当地民盟组织保持紧密协作。民盟上海市委会和民盟云南省委会通过定期慰问、实地调研等方式,为支教民盟盟员解决后顾之忧。
“虽然离家很远,但组织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援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教师严红敏说。
姚卓匀表示,希望民盟盟员教师能够继续把专业优势和经验因地制宜、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工作当中,为云南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贡献力量;能够放眼沪滇合作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建言献策、履职尽责;能够身体力行,让来自上海的这份热情和真诚不断传递,助力沪滇友谊之花越开越盛。
为推动合作规范化、制度化,民盟上海市闵行区委会与民盟云南省昭通市委会签约结对共建,两地将发挥资源优势,在教育帮扶、文旅协作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巩固教育帮扶成果的同时,民盟上海市委会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文化传承,通过非遗保护激活乡村内生动力。4月27日,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那里村迎来一场温暖的爱心捐赠仪式。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向南沙镇那里村捐赠援建集傣陶非遗传承、农文旅融合、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田间学校。
民盟云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江虹表示,元阳县是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在沪滇两地民盟组织共同努力下,在这里探索建立田间学校,既是沪滇民盟组织合作的深化和拓展,也是“非遗+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希望田间学校能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姚卓匀表示,那里村的傣陶技艺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上海民盟捐赠的专项资金将用于打造傣陶技艺传承基地,培养新生代传承人,守护傣陶文化的根脉;同时也将为元阳县的中小学生、家庭困难村民提供免费的科普指导和技能培训,期待沪滇民盟组织携手并肩,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让两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