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6日电(高志苗)“丝绸之路——杨晓阳丝路四十年美术创作暨文献展(上海)”5日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海派艺术馆1、2、3号厅亮相。此次展览是杨晓阳先生艺术生涯中沉淀四十载的回眸,同时也推开了一扇领略丝路魅力,对话当代艺术血液的思考之窗。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展览设计了主题探索、丹青意蕴、生活写生、水墨精神四大板块。其2025年新作《丝绸之路·人来人往》系列在上海首次亮相,打破了时间、空间、地理维度的跨度,冲击了一切民族与地域的局限,释放创作自由度,以超尺幅的水墨装置重构了丝路人文图谱。现场巨幅作品环绕展厅,无论是主题探索中《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的解构性的视觉冲击,还是《苦水社火》细密繁杂的民俗气象、生活写生中一组组截然不同的城市描绘,均表露出其扎根文化而诉诸新语的艺术哲学。
此外,展馆布置设计了画作布局,从一楼两个展厅中写实与写意的转化,到二楼展厅焕然一新的水墨精神的描绘,从早期目标明确的构思,到后期无意识的自然表达,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文化概念而持续展开。在这一主题上,杨晓阳创作观念的革新、创作工具的改变、创作角度的变幻,他的创作一直是以“冲击极限的牺牲者”的先知姿态平衡着传承与突破的艺术循环。
四十载春秋,八千里云月。无论是始于西安、终于罗马的古丝绸之路,还是现当代有了更多新力量的新丝绸之路,都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坚固桥梁。杨晓阳的四十年,是将一条路走成一种信仰的苦修——以最本真的哲学智慧,同最先锋的技术革命坐而论道;以最古老的文化血脉,激活最未知的未来基因。所闻“告别”而非“终结”,而是将丝路这一无比丰富的文化宝藏铸成一把钥匙——交于后来者开启“人类无止之境”的大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