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文艺界专家、知名演员怀念李九松 《三毛学生意》复排更具时代性
2025年07月07日 13:2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7日电(记者陈静)“李九松先生是传播笑声的舞台耕耘者,凭借细腻表演塑造诸多经典小人物,作品蕴含生活哲理;亦是德艺双馨的榜样,热心培育后辈、坚守曲艺,守护了上海文化基因。”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7日对记者表示,他的艺术将化作城市情感象征,故而纪念他需推动滑稽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据悉,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和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联合主办的李九松同志纪念座谈会暨经典滑稽戏《三毛学生意》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说:“怀念李九松老师,要学习他不忘初心、奉献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在剧团深耕细作,要学习他守正创新,不断尝试新的传播方式,要学习他心怀人民,在创作和演出中注入真情真心,用心用力。”

   据悉,李九松出身戏曲世家,父亲李明扬是一位文明戏演员。李九松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出生时,父亲正在台上演《珍珠塔》,演到“九松亭”一段,就给儿子起名叫“九松”。

  李九松从小耳濡目染深受艺术熏陶,先后拜名师文轩、文彬彬学艺。他6岁即登台表演,口齿伶俐,语言幽默,动作感鲜明,大智若愚,在捧哏方面不温不火, 憨态可掬,赢得观众一口称赞,是滑稽界难得的奇才。

  李九松尤其擅长塑造各种小人物的喜剧艺术形象。在滑稽戏《苏州两公差》中扮演小公差,《孝顺儿子》中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各类角色均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在活动中,众多文艺界专家、艺术家、演员以及李九松同志家属等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滑稽表演艺术家,深入探讨经典滑稽戏《三毛学生意》的传承与创新。“李九松老师对小一辈非常支持,且对滑稽艺术非常热爱,在表演中、在塑造人物上很下功夫,令人笑中带泪。”著名滑稽演员毛猛达回忆。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说:“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能够在不抢戏当中很有戏,将角色加以变化,从而自成一家。”著名滑稽演员龚仁龙表示:“我是李九松老师的学生,比较崇拜他的为人。他有许多噱头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他是严师,也可以说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好友,在艺术上严格,在生活中慈爱,在日常中大方。”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作为李九松老师爱徒代表家属致辞。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潘前卫深情缅怀李九松老师在海派滑稽戏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并介绍了滑稽戏《三毛学生意》的经典价值,阐述此次复排肩负双重使命。他希望专家助力打磨剧目,推动海派滑稽戏传承发展。

  “滑稽戏的生命力在于触及时弊,它的艺术魅力在于让人大笑,通俗性、娱乐性,这次的演出都体现出来了。”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戴平表示,“这个戏有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就说明观众喜欢它。”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戏剧工作室副主任杜竹敏认为,复排找到了当时戏中的时代背景和当下人所处的环境的一种感情的共通点,并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个点。

  上海沪剧院一级作曲汝金山表示: “从音乐角度看,《三毛学生意》创作摒弃了音乐仅用于幕前幕后的传统,以一首歌作为全剧情感基调。”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复排在保留经典基础上适度创新,避免陈旧。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周晓薇说:“复排版有一些改动,使得这部作品更具有时代气息,这会让这部经典的剧目在当下再次传播,它的走向和总体基调更有光明感和希望感,比较适应当下的环境。三毛由三位演员来表演,也体现了传统艺术的代际传承。”   (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