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罕见病早筛早诊 武田中国与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共启新项目
2025年01月09日 19:2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9日电(李佳佳) 近日,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罕见病大语言模型和罕见病辅助筛查诊断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在上海启动。该项目由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与武田中国合作研发,双方依托各自优势,充分发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罕见病早筛早诊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示范性的合作,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筛查与诊断服务,共同推动罕见病领域的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整体发展,为罕见病的诊治带来新的曙光。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患病率都极低,很少见的疾病。由于这种特性,在临床领域,罕见病的治疗始终面临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的严峻挑战。以法布雷病为例,作为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病种之一,根据患者组织提供的数据,65%的该病患者经历过误诊,平均确诊时长长达13年。这一处境,给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负担。

  武田中国与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合作启动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罕见病大语言模型和罕见病辅助筛查诊断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重点聚焦法布雷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发作性睡病等多种武田具有专长的罕见病病种。在项目前期,双方团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围绕一线临床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剖析了罕见病诊治和筛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和关键痛点,例如病种复杂性、早期症状识别率低、诊断路径不明确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专门的罕见病大语言模型。该模型将与实际问诊流程紧密结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知识的增强推理技术,提供高效、精准的临床辅助诊断功能,助力解决当前罕见病诊治中的瓶颈问题。

  项目完成后,除了直接服务于罕见病的高效筛查与早期诊断外,还将通过智能化工具和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水平,降低诊断难度和误诊率。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将为罕见病患者的诊治效果和生活质量带来显著改善,也有望成为推动罕见病诊疗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项目启动会上,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团队负责人顾青表示:“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武田中国服务罕见病患者开辟了新的视野和路径,我们期望能够借助这次与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合作项目的契机,推动临床筛查的进步。武田中国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医疗场景的结合,可以有效降低罕见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助力更多患者尽早获得对症治疗,切实减轻他们的痛苦。”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指出:“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在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等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推动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此次与武田中国开展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罕见病早筛早诊合作项目,是一次将科技力量应用于辅助医生精准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将为罕见病临床医学贡献更多力量。”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佳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