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1日电(汤彦俊)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这一“沉默的杀手”正悄然成为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新发前列腺癌病例约13.4万,死亡病例4.75万,分别位居男性发病和死亡癌谱的第6位和第7位。面对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我国前列腺癌的整体防控与治疗水平亟需提高。为促进公众及患者对于前列腺癌的认知和了解,近日,2025年前列腺癌疾病科普及治疗进展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朱耀教授受邀参与,并就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趋势、治疗进展、预防措施及最新研究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早筛早治,守护生命之光
前列腺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尤为关键。朱耀教授指出,前列腺癌偏爱“高龄+遗传”的双重风险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男性、有家族史者及携带特定遗传变异的个体。为此,专家特别进行前列腺疾病的早筛早诊。朱耀教授表示:“前列腺癌早期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期是70%左右,晚期就百分之三四十,所以这是一个断崖式的下降。我们肿瘤医疗机构来说是强调三级预防,最优的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或者是刚发生的时候,以非常早期的形式去诊断、去明确,这个就涉及到公众的认知,然后及早期检查的干预、定期规范化的诊断。如果是已经发生这个疾病了,我们会强调精准的治疗,以及尽可能治愈性的治疗,就是用一种手段让患者能够没有肿瘤的得到生存。如果是非常不幸到晚期肿瘤的情况,我们就强调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并重的理念,这个就需要联合多种的治疗手段去控制肿瘤,这个就是多个学科像外科、内科、放疗科、化疗科等等去跟患者提供治疗选项。”
未来展望,个体化治疗引领新趋势
目前,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已经相当庞大,并且发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尤为迫切。更重要的是,东西方人群中前列腺癌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针对中国患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找到更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方案。
朱耀教授认为,未来前列腺癌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定制化和个体化治疗。“前列腺癌可以做非常多的细分,细分到非常具体的亚型,然后匹配相应的治疗,这是前列腺癌非常好的方面。难的方面在于要做精准的治疗,必然要对分期、分级、疾病特征、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需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针对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朱耀教授提到:“新一代的雄激素受体的药物,结合到癌细胞表面,使得癌细胞接受雄激素和引起下游链条反应的环节得到中断。整个抑制剂研发进展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接近雄激素作用轴的最原点的地方、最基础的地方,在这样理念的驱动之下,副作用就逐步减少。”
针对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中国ARCHES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加贴合中国人群特征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公众意识的日益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前列腺癌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汤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