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钱凌:深耕呼吸医学,为患者撑起生命之伞
2025年01月28日 18:3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8日电(记者 缪璐)呼吸,这一平凡且日常的行为,实质上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它肩负着向体内输送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担。每一次吸气和呼气,都隐藏着体内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生理运作,这些运作无声地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活动。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常常被各种疾病所干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领域中,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钱凌,以其精湛医术和不懈探索,为众多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钱凌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每日查房时,她都会向团队强调呼吸专业疾病的复杂性与隐匿性。她深知,看似平常的呼吸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千差万别的病症,这需要医生们具备高度的专注与细心,如抽丝剥茧般探寻病因,才能为患者解除痛苦。

  在诊疗过程中,钱凌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多次在疑难病症的诊治上展现非凡能力。她曾遇到一位长期咳嗽、气喘的患者,辗转多地治疗效果不佳。钱凌接诊后,并未被之前的诊断局限,而是重新细致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她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怀疑患者存在一种较为罕见的呼吸道疾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她熟练地为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镜下精准观察与采样,最终明确了病因,为后续的针对性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钱凌常说:“呼吸内科的临床情况如同迷宫,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出口,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作为科室的科研骨干,钱凌始终活跃于呼吸医学领域的前沿,参与并推动多项药物临床试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数据,为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她与知名医院专家及医疗科技企业合作,发表了多篇中英文论文,聚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研究涵盖化疗引起的贫血治疗、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以及哮喘患者外周血中PLZF的表达等多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CytoBot 2000平台,钱凌团队发现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与肿瘤标志物水平正相关。

  钱凌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Roxadustat作为一种新的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在治疗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随机、开放标签、主动控制的III期研究显示Roxadustat在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方面不劣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且口服给药方式可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这为针对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多周期化疗时引起的贫血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进一步证明了钱凌在呼吸与肿瘤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专业深度,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专注于临床与科研,钱凌还致力于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她积极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从优化诊疗流程到提升医疗设备水平,都亲力亲为。她注重人才培养,特别看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她看来,医学是个既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又非常讲究实践创新的学科。未来的医学专家,不光得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得能在临床上灵活应对各种挑战。钱凌把这个想法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努力帮助每位实习生在医学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定期组织科室内部的业务学习与交流活动,鼓励年轻医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她的付出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面对未来,钱凌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她依然坚守在科研与临床一线,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她计划进一步深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尤其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对呼吸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正如她所言,“医学的道路没有终点,每一次突破都是为下一步的前进积蓄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