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国专家团队成功研发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实现一针精准肺部穿刺
2025年02月14日 15:2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4日电(陈静 陈周可嘉)在肺部疾病的诊疗中,穿刺活检取病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但患者呼吸中产生的运动位移十分干扰传统肺穿刺的精度,如何解决?

  记者14日获悉,国际知名肿瘤学家、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东方医院教授周彩存团队率先研发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采用“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只需一次扫描,系统就可完成患者坐标与定位系统坐标系的配准。医生根据手术路径规划,即可实现穿刺器械的准确导航定位。

  这样,医生可以减少穿刺调针次数、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最让患者担心的有关CT扫描次数和受辐射剂量也大大降低!

  周彩存教授告诉记者,在穿刺活检过程中,肺小结节容易因呼吸运动而发生移动,不但增加了穿刺取样的难度,还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传统方法需要多次借助CT扫描来调整针位以实现准确穿刺结节的目的,这也会引起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遇到病灶微小、位置隐匿的情况,难度更是升级……

  是否可以对穿刺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准确性减少患者或因穿刺或因误诊带来的痛苦呢?周彩存教授将目光投向医疗器械领域。4年前,周彩存教授团队注意到基于CT图像的穿刺手术机器人技术,而后团队持续完善和改进该机器人的使用,并于近期将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据悉,周彩存教授团队的相关临床试验成果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杂志《肺癌》(Lung Cancer)上刊登后备受关注。

  当日,周彩存教授分享了几位接受机器人活检手术的病例,无论直径仅6mm的小结节,还是隐匿于下肺胸壁位置的病灶,或者贴近数支动脉、支气管及软骨等结构导致穿刺路径选择极为受限的病灶等,对于传统穿刺方式而言,可能耗时很长、风险巨大、难度极高,而在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辅助下则轻松迎刃而解。

  据了解,机器定位精度达亚毫米级,从根本上提高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精准度。在该系统的辅助下,穿刺效率明显提高,气胸和出血风险显著降低;整个操作流程省去了手术过程中粘贴标识、测绘穿刺点及“分步进针”等步骤,原本30分钟左右的传统穿刺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到8分钟至10分钟!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机器人的使用并不改变医生传统穿刺习惯,无需特殊的光学、电磁类配件的安装与配准,经过培训的医生可快速、精准使用机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