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专家成功挑战“生命禁区”上的高难度手术 37岁车祸后脑外伤与寰枢椎脱位患者获重生
2025年02月26日 12:1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26日电(记者 陈静)寰枢椎,亦称上颈椎(C1-C2),在解剖学上具有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躯干四肢的关键作用。寰枢椎损伤,如骨折脱位,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高位截瘫甚至立即死亡。由于寰枢椎手术涉及的解剖结构极为精细与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曾被认为是骨外科的手术“禁地”。

  记者26日获悉,一位车祸后脑外伤与寰枢椎脱位的37岁女性在上海获得重生。

  据悉,2023年6月末,37岁的陈女士在下班途中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导致脑出血、颅底和颈椎多处骨折、寰枢椎关节脱位以及肺挫伤。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她多次收到病危通知书。据了解,经过数次紧急抢救和综合治疗,陈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她仍旧处于昏迷状态。特别是外伤性寰枢椎关节脱位,由于寰枢椎关节紧邻延髓和高位颈髓等神经生命中枢,一旦脱位压迫到脊髓,可能会迅速引发呼吸和心跳骤停。上述问题,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陈女士的生命安全。

  在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师从享有“亚洲第一刀”美誉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俊廷教授的张学军主任织了神经外科、骨科/脊柱外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科室专家的联合会诊,并制定了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及即刻床旁康复的全套方案。

  据悉,张学军在脑干肿瘤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张学军主任与衡东阳主治医师团队,在微小的椎弓根上精确置入螺钉,成功避免了椎动脉和脊髓的损伤,并成功完成了这场高难度的“寰枢椎钉棒系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解决了患者当时最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三周后,陈女士的脑部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意识清醒,四肢活动自如,最终顺利出院。

 

 

  据了解,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可大致分为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三类。在我国,外伤性寰枢椎脱位较为常见,严重情况下,寰枢关节脱位可能影响高位颈髓及延髓,导致高达35%的死亡率。对于因外伤导致的寰枢椎不稳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措施。谈及寰枢椎内固定手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张学军主任指出,挑战主要在于该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具体而言,寰枢椎部位不仅毗邻椎动脉,且内部紧邻高位脊髓,这要求手术过程中必须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执行高精度的操作,从而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复杂度和潜在风险。然而,寰枢椎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以陈女士为例,“寰枢椎钉棒系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能够显著增强寰枢椎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或消除由不稳定性引发的临床症状,如颈部疼痛、肌肉紧张或神经功能障碍;其次,手术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通过内固定手段,患者颈部及上肢功能得以恢复或改善,减少寰枢关节脱位导致的运动受限。基于上述优势,早期及时进行手术,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张学军主任告诉记者。

  2024年10月,陈女士一家再度与张学军联系,表达了希望移除寰枢椎钉棒固定器的意愿,以期使颈椎活动范围得以恢复。“我们深知该部位手术所蕴含的风险,很多医生都不建议我们取出固定器,但张主任的专业技术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我们全家人都非常相信他。”陈女士爱人说。

  在综合考量患者诉求与寰枢椎的恢复情况后,10月下旬,张学军为陈女士成功实施了钉棒固定器的移除手术。至此,陈女士的颈椎活动范围得到了显著改善,她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而无需担心颈椎的稳定性问题。

  手术后,陈女士在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的指导下,开始了系统的康复训练,以进一步加强颈椎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