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日电(陈静 喻文龙)从音乐疗愈到助医志愿者,从助聋门诊到“才艺快闪”,上海的医疗机构在人文关怀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人为本”的理念。
记者2日采访获悉,在市北医院,从2025年2月开始,志愿者团队每月在门诊大厅演奏舒缓的音乐曲目,同时在重大节日深入住院病区,用音乐艺术为患者送去人文关怀。记者日前走访市北医院门诊大厅,长笛、小提琴、大提琴……悠扬的旋律在大厅内响起,美妙的乐声如春风拂面,令人不禁驻足聆听。来自上海轻音乐团和上海茉莉花交响乐团的志愿者们正以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及其家人感到轻松愉悦。
“音乐能够跨越年龄、性别、病痛,为患者带来心灵的抚慰与支持。”市北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当日接受采访时介绍。
据了解,为了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多年来,市北医院致力创新医疗志愿服务举措,在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上进行大胆尝试,通过音乐、才艺表演等形式,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医院定期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深入病房服务,用音乐和才艺的魅力缓解患者的病痛。2015年起,市北医院与田家炳中学签订共建协议。医院发现,许多学生拥有吹拉弹唱、绘画写字、跳舞朗诵等才艺,而住院患者生活单调。因此,医院决定让中学生志愿者发挥才艺特长,深入到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等场所用“才艺快闪”形式,为患者舒缓情绪。医院和学校共同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小乐队,为过生日的患者送上特别的“音乐祝福”;有绘画特长的中学生会为输液的患儿绘制漫画像;在一楼接待大厅,学生志愿者萨克斯吹奏《回忆》……
张鶄说,这是市北医院“乐享健康”文化助医公益行动的一部分,也是医院在人文关怀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
2018年,市北医院在调研中发现,听障人士的就医需求长期被压抑。医院迅速开设了助聋手语门诊,成为静安区首个提供聋人就医手语服务的医疗机构。市北医院开设的手语门诊,不仅安排了专业手语翻译辅助患者就诊,还专门配备了多名经过手语培训的助医志愿者和医务志愿者,全程陪同患者从排队挂号到辅助检查、取报告、付费、拿药等环节。医院还通过手机APP在线预约、设立聋人病人等候专区、制作手语门诊的标识、易拉宝等等,为听障人士开通了绿色就医通道,使他们的就诊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助聋门诊从两周一次到一周一次,从门诊到病房,从线下到线上,从看病陪诊到科普讲课,做法和内容日渐成熟完善。
在助聋手语门诊取得一系列成效后,2022年2月起,医院在每周二下午增设助盲门诊,为视障患者提供必要、快捷的就诊通道和志愿者陪诊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手机端“市北医院助聋助盲门诊服务群”是一个连接服务需求和沟通的重要途径,患者在群里提及的健康或医疗问题,都有医务志愿者及时做出回应和解答;群内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项目介绍、健康科普知识、进社区义诊公告得到残联工作人员及听障人士的肯定及转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张鶄说,市北医院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张“靓丽名片”。未来,市北医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服务模式,用温暖和关怀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