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7日电 (陈静 喻文龙)八旬老人的乙状结肠长了一个巨大肿瘤,导致肠道完全堵塞,即医学上所说的“肠梗阻”。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病情会迅速恶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记者27日走访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下称:市北医院)获悉,内科外科专家携手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借助X光成像技术,为患者精准植入肠道支架,打通了生命通道。而后,外科专家为这位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据介绍,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当肠腔内因多种原因发生阻塞时,肠腔里的食物、气体等就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发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肚子会越来越胀,疼痛也越来越厉害。“肠梗阻就像管道被堵住了。”市北医院外科主任刘黎明主任医师解释,如果乙状结肠长巨大肿瘤,导致肠道完全堵塞,情况将更加危险。因为这会使肠道完全不通,肠腔内的气体、液体及食物残渣无法通过,进而导致肠管扩张、肠壁充血水肿。这不仅可能引发肠穿孔、肠坏死,还会引起全身性生理紊乱,如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感染中毒等。
据悉,前不久,老先生突然感到腹部剧痛,还伴有腹胀,不能平躺,甚至连气都喘不过来,老人坐立不安,日夜不停地呻吟,被诊断为乙状结肠巨大肿瘤。刘黎明告诉记者,对于这位患者,如果直接手术切除肿瘤,不仅切口大、创伤大,还可能需要在腹部做一个临时的肛门(结肠造瘘),等三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回纳。这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打击。专家们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肠镜下肠道支架植入术。据悉,这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在被肿瘤梗阻的部位放置一个支架,撑开狭窄的肠道,让肠道重新通畅,创伤小又恢复快。在会诊中,肿瘤科专家张为强、姜昊声和贾一平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季先生的病情量身定制了“个体化”诊治方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行肠道支架植入。
在手术中,医生们发现,由于患者长时间肠道梗阻,肠壁已经水肿,加上肿瘤的阻塞,导丝很难通过狭窄段。“我们反复调整导管与导丝的角度,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条通道。”姜昊声回忆道,经过和贾一平近一个小时的密切配合,导丝终于通过了狭窄段,支架被精准地放置在了合适的位置。当晚,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完全缓解,终于睡了个好觉。成功接受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很快便康复出院。
如今,他已经康复如初。今天,他将精心创作的名为“满园春色”的国画作品专程送到医院,表达重获新生的感激之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