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阿尔茨海默病开启防诊治新时代 脑脊液检测成诊疗新路径
2025年03月29日 10:1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9日电(汤彦俊)近日,由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发起的以“创新科技助力疾病精准防诊治”为主题“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治建设活动”成功举办。会上,《阿尔茨海默病(AD)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创新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AD白皮书》”)正式发布,并宣布成立“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以期携各方之力共同推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D)防控体系建设。

    同时,由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指导、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基于脑脊液检测的AD标准化诊疗路径建设项目》在会上正式启动。该项目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AD标准化、易操作、可及性强的诊疗新路径,为中国AD患者带来及时诊断与早期管理的新希望。

    据统计,我国现存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其中63%~70%为AD患者。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AD发病人数逐年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新型AD药物的相继获批上市,通过早期治疗有望极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然而,目前大量早期AD患者尚未被发现和诊断,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因此,早期精准诊断成为“破局”关键。

    《AD白皮书》主编之一、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指出:“去年,国家卫健委牵头14部委印发的《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再次明确了老年期痴呆知晓率、筛查率以及阳性干预率均要达到80%的三个80指标。相信此次《AD白皮书》的发布,将为AD从预防、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明晰方向,助力推动我国AD精准防诊治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达到‘三个80指标’、也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贡献力量。” 

    《AD白皮书》中指出,AD疾病负担沉重,早筛早诊是防控关键。其中,脑脊液Aβ蛋白、病理性Tau蛋白及神经变性生物标志物能有效诊断临床前AD。得益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AD精准防诊治联盟成员——罗氏诊断推出的国内首个AD脑脊液系列检测试剂盒 已于去年率先获得海南省药监局批准并落地博鳌,其与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结果一致性高达90% ,且具有成本效益更高、更加可及、无辐射等特点。据悉,该试剂盒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批,届时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抓住AD诊疗“黄金窗口期”提供精准、及时的临床决策支持。

    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专业和分子诊断部陈锦添先生表示:“AD是罗氏诊断关注的重点疾病领域,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AD患者都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尽早接受有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很高兴此次成为联盟成员,共同促进AD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以满足中国AD诊疗的未尽之需,惠及更多患者!”

    目前,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精准管理中的价值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实际应用经验有限、缺乏标准化诊疗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鉴于此,《基于脑脊液检测的AD标准化诊疗路径建设项目》应运而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参与其中,医院将采集疑似AD患者的脑脊液样本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海南医院进行检测,为AD精准诊疗提供高价值医学证据。

    作为首批送检专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李彬寅博士在会上探讨了脑脊液检测的临床价值并分享了项目实践经验,他指出:“脑脊液中的Aβ42、p-Tau、t-Tau是AD病理核心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其变化早于AD症状出现前15~20年,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更多宝贵时间,在提高AD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方面的价值不言而喻。此次公益项目的开展,不仅将惠及广大疑似AD患者,也将积累更多脑脊液检测的应用经验与临床研究数据,助力我国AD整体医疗水平取得新的飞跃。”

    关口前移、早诊早治是减轻AD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基于脑脊液检测的AD标准化诊疗路径建设项目》有望切实提升我国AD早期诊断的可及性,加速创新诊疗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动我国AD诊疗向精准化、标准化转型,更好地守护AD患者的记忆与健康。(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汤彦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