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国专家原创技术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带来曙光
2025年04月03日 17:1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3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团队采用自主创新的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ACAF)技术,成功为一名37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称为‘颈椎不定时炸弹’,中国患者人数众多,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但长节段、高位骨化操作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损伤神经或呼吸中枢。”史建刚教授解释。 来自吉林的患者宫女士(化名)今年37岁。3个月前,她因甲状腺疾病接受手术。术后因血小板降低,宫女士需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导致颈部脂肪堆积、身体出现向心性肥胖。一个月前,她的双手开始麻木无力,下肢力量急剧减退,从需要搀扶到完全无法行走。经颈椎CT检查,她被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范围从第2颈椎延伸至第7颈椎,脊髓严重受压,随时可能引发瘫痪。据了解,对于宫女士而言,传统前路手术难以彻底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难度极高;甲状腺术后同一部位再次手术风险极高,可能出现喉返神经损伤、食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据了解,史建刚教授团队原创的ACAF技术,基于空间转移根治理念,通过游离并前移病理性骨化物实现脊髓直接减压,恢复颈椎和脊髓的生理曲度,同时利用原创内固定器械诱导骨化物转变为生理性椎体前壁,降低复发率,实现骨化物的根治。 

  专家们基于3D打印技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投影在手术部位,在1毫米操作距离内为精准截骨提供了可靠的导航辅助;史建刚教授团队采用其与国内动力厂家联合研发的ACAF技术专用转向高速稳定磨钻,宫女士的高位骨化难题在近乎“无血”的状态下得到了高效安全的解决。

  经过6小时手术,在史建刚教授的指导下,孙璟川副教授主刀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宫女士的脊髓压迫被彻底解除。术后3天,她双手麻木感明显减轻,下肢肌力从2级恢复至4级;术后7天,她已能借助助行器行走。

  据悉,ACAF技术自2016年研发以来,已完成超千例临床验证,其核心成果被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JBJS)列为“脊柱外科核心技术”,并纳入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材。“ACAF原创技术的诞生,让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高危手术成为可能。”史建刚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智能化辅助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