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如何防治隐秘且凶险的“小癌王”?听专家说
2025年04月16日 17: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6日电(记者 陈静)皮肤黄、眼睛黄……这些都是黄疸的直观症状。而当看到身边出现“小黄人”的时候,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印象是“这是个肝病患者”,因为肝病是临床上最主要导致黄疸的病因。然而,引发黄疸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是常见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胆道系统的疾病同样不能忽视,特别是胆道癌。  

  据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二科主任王葵16日介绍:“近年来,胆道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王葵主任提醒:“胆道癌病情较为凶险,由于深藏体内、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一旦发现,大多已是晚期,病死率较高。”据2018年全球癌症分析报告:肝癌(包括肝内胆管癌)新发病例84万,死亡病例78万 ;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新发病例接近22万,死亡病例16.5万。中国作为世界上胆道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新发病患者约5.28万人,这无疑给无数患者家庭笼罩上了疾病的阴影。

  虽然胆道癌隐匿性极高,但并非完全没有“蛛丝马迹”。王葵主任提醒,“如果胆道系统出现恶性肿瘤,则会压迫或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流入肠道,胆红素在血液中上升,从而造成黄疸现象。因此,一旦发生黄疸,或发现上腹部的不舒服、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等等这些,还有体重减轻,都去做一个体检,注意肝脏状况与胆道系统是否健康。” 

  除常规检查外,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指标,血清CA19‑9、CEA、CA125、CA724对胆道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3,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患者预后及评价治疗效果。

  胆道癌常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系统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王葵主任介绍:“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胆道癌,可以进行手术根治性切除以后,再做一些辅助性的化疗或放疗,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则会进行化疗、放疗,还有免疫联合化疗,可以激活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细胞,另外也可以让化疗的治疗的效果能够更加提升,那么二者加在一起的话能够让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生存期能够延长。”(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