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7日电(翎雯 谢梦圆)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复宏汉霖15日在沪举办2025年“聚·创”全球研发日(R&D Day)活动。公司管理层与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及投资界的专家学者、创新研发负责人共聚一堂,就创新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战略规划及前沿技术、疗法布局进行深度交流。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表示:“复宏汉霖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创新研发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推进H药 汉斯状®、抗HER2单抗HLX22、PD-L1 ADC HLX43等核心创新产品的开发进程,有望革新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治疗格局。持续探索靶向、免疫、糖编辑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多元化研发平台。聚焦美国、欧盟、日本等关键市场,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深化,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全球价值链构建的战略跃升。将持续深耕抗体药物研发,加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创新突破,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以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惠及全球患者,并着力锻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价值内核。”

据相关资料,复宏汉霖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已有6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4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5个上市申请分别获中国药监局、美国FDA和欧盟EMA受理。自2010年成立以来,复宏汉霖已建成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高效及创新的自主核心能力贯穿研发、生产及商业运营全产业链。公司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全球创新中心,商业化生产基地相继获得中国、欧盟和美国GMP认证。
活动期间,复宏汉霖首席科学官袁纪军介绍了公司差异化的创新研发策略:聚焦肿瘤、自免疾病等重点适应症,进一步拓展创新触角,形成蛋白药物及小分子、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类新分子类型、推动管线产品间的协同增效。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平台Hinova TCE、自主开发的ADC 平台HanjugatorTM、AI驱动的人工智能新药开发平台HAI Club已成为复宏汉霖最具代表性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形成协同研发矩阵。将以平台为抓手、以AI为驱动,加速推动用于实体瘤治疗的T细胞衔接器等差异化创新分子的开发,加速打造更多潜在爆款。

在复宏汉霖的创新管线布局中,HLX22、HLX43等产品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复宏汉霖战略产品副总经理冯立新博士分享道:HLX43是一款精准设计的、靶向泛肿瘤靶点PD-L1的ADC产品,是国内首款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PD-L1 ADC。在早期临床前验证中,HLX43展现了良好的成药性和安全性,肿瘤杀伤作用显著。
HLX22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牵头主要研究者沈琳教授称:作为一款极具潜力的HER2靶向治疗药物,HLX22差异化的分子设计使得药物能够和曲妥珠单抗同时结合到HER2上,协同阻滞所有HER2二聚体的形成,阻断HER2调控的信号通路,有望革新HER2阳性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复宏汉霖首席技术官许圣昌披露了在AI辅助药物开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重点聚焦新一代透明质酸酶产品Henozye™,其在多种缓冲体系和共制剂中表现优异,为皮下给药技术提供了关键支持,可突破注射液体积限制,助力高剂量药物开发。

复宏汉霖药政事务部副总裁李锦透露:正以日本市场为核心推进国际化2.0战略,基于胃癌、肺癌领域核心管线HLX22和斯鲁利单抗(HLX10)的差异化优势加速布局。已在日本启动临床试验,为适应症开发建立基础支撑。
在两场圆桌论坛环节,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发展官曹平主持了与2022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alleon联合创始人Carolyn Bertozzi教授,Palleo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mes Broderick,宜联生物首席医学官秦续科,KGbio首席执行官Sie Djohan,Sermoni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vid Portman 就“全球协作,创新共赢”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袁纪军作为主持人,与赛诺菲转化医学及中国研发负责人唐蕾、Palleon首席科学官Li Peng、英矽智能联席首席执行官任峰及丹望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华国强围绕“‘从研发到交付’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实践”主题进行交流。与会嘉宾分别从跨国制药企业、前沿biotech、AI驱动的生物医药公司、领先的技术平台型公司等多维度视角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洞见,覆盖提升临床设计精度的工具创新,利用前沿AI技术数据加速创新研发的路径和现存的挑战,进而归结于行业协作、打破壁垒的生态构建,才能最终实现从“from discovery to delivery”的有效衔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