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4日电(徐银)日前,中国抗癌协会第21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第24届肿瘤消融治疗学术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期间,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隆重发布了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肺部适应证,为肺部肿瘤治疗带来高效、可视、精准、长效的新方案。
上海市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上海长海医院介入科主任杨继金教授是将多模态肿瘤治疗技术应用于肺部的先行者。他在专题报告中表示,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超1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消融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技术优势进入NCCN等多项国际国内指南,获得了广泛的临床认可,成为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但传统消融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冷冻消融虽边界清晰,但耗时较长;热消融效率高却痛感明显,消融范围较难控制。

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临床应用
基于临床病例,杨继金教授表示,多模态肿瘤治疗技术通过预冷冻可有效降低肺组织阻抗,提升射频场加热效率,使治疗范围明显提升,并且疼痛感轻,治疗范围可视化控制。相对于传统冷冻多循环治疗,多模态治疗时间缩短40%,效率更高。应用多模态治疗肺部肿瘤具有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肖越勇教授深度参与了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他表示,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是我国医工交叉,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达到有效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博教授认为,肿瘤微创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技的不断赋能。多模态瘤治疗技术以微创方式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望为免疫治疗带来全新的方案。
据悉,全球首创的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在“十三五”科技部首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支持下完成产业转化;已先后荣获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名录、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十大项目奖”等众多荣誉。
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支持下,美杰医疗团队正在持续探索多模态治疗技术与系统药物、放化疗、细胞治疗、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新方案,让中国原创技术惠及全球肿瘤患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