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7日电(记者 缪璐)4月23日,全球智能康复与机器人技术峰会(GReAT 2025)在上海张江机器人谷正式召开。本次大会以“携手共进,定义康复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康复与机器人行业的近百名顶尖专家、学者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康复与辅助技术的发展与转化,聚焦具身智能在康复场景中的跨界融合与应用,探索智能康复的未来路径。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现场为他们颁发了证书,标志着傅利叶与全球康复领域的协同合作迈入新阶段。
该倡议旨在整合全球康复与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力量,通过跨学科协作,加速推动具身智能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拓展。顾捷表示:“以通用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将重构各行各业,傅利叶清晰地看到了面向康复场景的具身智能所带来的时代性机遇。”
他进一步强调,面向康复场景的具身智能将成为傅利叶未来长期战略的主线。这不仅延续了傅利叶在康复领域的深厚积累,更是对“服务于人,赋能于人”使命的践行。傅利叶将持续深耕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为康养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涵盖硬件本体、软件算法和数据模型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主题演讲环节,Gerard Francisco教授系统回顾了康复机器人在国际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与挑战,期待机器人辅助治疗能够弥补因医疗专业人员短缺而造成的康复治疗缺口。José Zariffa博士聚焦神经损伤后的手功能恢复,提出了基于可穿戴技术的居家评估新思路。Hafez Bin Hussain博士分享了以康复为核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践路径。
Robert Riener教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人类主导的应用场景中,人形机器人能否在功能上超越人类?他通过定量分析,指出在视觉、触觉等感知结构方面,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优于人类的性能,其速度、耐久性和功率密度等驱动能力也媲美人类表现。然而在能效、续航和运动灵活性等方面,机器人仍落后于人类。“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能预见到其中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康复和照护领域实现应用。”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具身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四位演讲嘉宾、励建安教授以及顾捷,从临床接受度、技术重塑、人机协同、应用潜力与落地挑战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专家们普遍认同人形机器人与治疗师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其多模态感知、持续反馈与智能交互能力将为康复服务带来颠覆式变革,尤其在提升服务效率、延展临床边界、解决资源不均等问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强调,要真正实现应用落地,必须依托科研机构、产业平台、政策制定与一线临床团队的共同协作。

为全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康复领域的实践探索,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康复中心合作,量身打造了国内首个“人形+康复”的概念应用场景。在导诊台,傅利叶GR-1主动与来访人员打招呼,提供丰富多样的人机互动体验。在作业治疗区,治疗师通过遥操作傅利叶GR-2,利用积木、杯子等道具,模拟作业治疗中的ADL训练、双侧运动协调训练、精细控制训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治疗。
这一概念性的场景展示不仅为“人形+康复”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人形机器人参与康复训练提供了可验证的技术路径,展现出从研究走向临床的全新范式。
傅利叶自2023年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以来,目前已推出GR-1、GR-2,以及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N1。不仅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上实现全面突破,同时坚定技术开源共享,推动行业生态共建。在场景应用方面,GRx人形机器人已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打造标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导览咨询、科研教育、医疗康养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据顾捷介绍,十年来,傅利叶真实变换了很多人的生活,让瘫痪人群通过傅利叶的外骨骼机器人重新站立行走,让脑卒中患者通过傅利叶的上肢康复机器人重新学会抓握,让功能障碍人群通过傅利叶的康复机器人重新回归生活。傅利叶围绕康复领域进行了多次变换:从外骨骼机器人起步,到康复港产品的完整矩阵、再到全球领先的伽利略系统。
如今,傅利叶已有40多款上市产品,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机构和医院,累计为超过10万名患者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傅利叶与多伦多康复中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芝加哥康复中心等建立了全球联合实验室。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形机器人和康复领域的融合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有望成为未来康复团队中值得信赖的新搭档和理想的陪伴与照护者。本次峰会为康复场景的落地应用开启了跨界协作的起点。未来,傅利叶将联动全球康复产业上下游力量,研发兼具前沿技术与应用价值的机器人,共赴一场智能康复的新征程。(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秋莹